前一篇 | 后一篇
【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报道】精密测量院: 强功能固堡垒促攻坚  党建引领抢占科技制高点
作者: 张双虎  通讯员程方升            发布时间:2025-07-10 10:29:06

扫一扫阅读


柳晓军(后排右五)到突击队承担任务现场调研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湖北省组织了30多项代表性成果接受检阅,其中6项成果出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不仅如此,在重大任务承担、重要成果产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精密测量院均成绩斐然。2024年,该院两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牵头组建的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近3次两院院士增选中均有科学家入选……

提及这些成绩,精密测量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柳晓军认为,这与该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强战斗堡垒,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政治保证密不可分。

统一思想抓好“关键少数”

“抢占科技制高点是中国科学院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作为院属科研机构党委,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作用,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上来。”柳晓军表示。

但抢占科技制高点谈何容易。柳晓军分析说,过去几十年,部分科研人员习惯了跟踪模仿,倾向于做易出成果的课题,这不符合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要求。“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广大科研人员的思想认识一定要先跟上来。”柳晓军强调。

2024年初,柳晓军接任精密测量院党委书记,围绕如何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问题,他6次带队深入基层党组织和突击队进行“大走访、大调研”,引导基层党支部和科技人员对“为什么抢”“抢什么”“怎么抢”等问题形成共识,明确方向。

“党建工作必须以研究所肩负的任务为出发点,把推动核心工作、促进科研创新、助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目标和宗旨,这就需要抓好‘关键少数’。”柳晓军认为。

一方面,柳晓军结合自己对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理解和认识,在武汉分院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作专题报告,与分院系统单位领导交流;另一方面,精密测量院通过报告会、培训班、党建工作推进会、职代会、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贯。通过全覆盖式的宣贯和学习研讨,精密测量院党员干部和科研骨干进一步增强“抢”的意识、明确了坚持“高”的标准。

落到实处建强战斗堡垒

2024年,精密测量院推进实施“强功能 固堡垒 促攻坚”行动方案,结合基层党组织换届,成立3个科研党总支,其中包括2个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把党性强、品行好、业务能力强的科技骨干选配到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岗位,选送党务干部参加上级培训,评选“两优一红”;加强突击队建设,大力推进科技骨干入党工作;加强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我们将党建工作和科研实际结合起来,与共同承担院里重大任务的单位联合开展党建活动,从推动解决科学问题的角度发挥党支部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柳晓军说。

强化制度保障科技创新

抢占科技制高点需要坚强的纪律保障。为此,精密测量院围绕两所融合、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激励创新、尊重人才、大力推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制度体系。

2024年,精密测量院出台3项管理制度,推动召开4场岗位纪律宣讲,引导党支部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贯彻执行科研项目申报、兼职、考勤方面的管理制度。组织党委委员参加联系党支部的主题党日,宣讲“三项制度”的重要意义。

日常工作中,柳晓军带头讲“强化纪律意识 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专题党课,推动开展“讲纪律 促攻坚”大讨论33次。通过集中轮训、警示教育、知识竞赛、参观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深刻领悟工作纪律要求,强化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责任担当。

营造氛围倡导精神传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铷原子频标研究团队负责人梅刚华就开始原子钟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研究,使我国星载铷钟关键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20多年攻坚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只有咬牙坚持,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梅刚华说。

“这一攻坚克难精神与现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精神完全契合。”柳晓军说。精密测量院通过党建引领,让大家认清“大家”和“小家”的关系,让课题组长、一线科研人员真正认识到抢占科技制高点与各课题组、每位科研人员的个人发展相关,也是强院、强国的内在要求。

为了更好地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精密测量院将创新文化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紧密结合,挖掘整理多位院士事迹。其中方俊、叶朝辉院士事迹入选《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李钧院士科研报国、廉洁自律的故事被《科苑党建》微信公众号刊载。

“为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成立了以王天眷、方俊、许厚泽、叶朝辉4位老科学家命名的攻关突击队,面向科技制高点进行攻关。”柳晓军说。

(作者张双虎系《科苑党建》责任编辑,程方升系精密测量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