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报道】武汉病毒所: 选优配强建支部 结对共建促攻坚
作者: 张双虎 通讯员刘芸 发布时间:2025-07-10 10:29:06
|
彭珂团队和曹晟团队研究人员
2024年10月,《细胞》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人畜共患裂谷热病毒关键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成果,探明了该病毒非结构蛋白以“挟持”和“策反”的手段,致使人体内免疫系统出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现象,为裂谷热病毒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彭珂研究员课题组和曹晟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的科研成果。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两个科研团队的深入交叉合作和协同努力,可能需要摸索更长时间。
“依托研究中心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病毒所优化配置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结对共建,促进党建和科研深度融合,在推进建制化科研攻坚、抢占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武汉病毒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肖庚富说。
选优配强 建好支部
中国科学院推进建制化科研范式变革后,武汉病毒所也开始调整科研系统的组织布局,彻底打破以前学科组“单打独斗”的局面,组建病原学研究中心、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和抗病毒研究中心3个科研中心。新的组织架构基于共同目标,将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组予以整合。
此外,在原有的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由武汉病毒所牵头、武汉大学参与,重组获批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武汉病毒所党委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依托研究中心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建设科研系统党支部,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各研究中心党支部”的格局。
党支部设置完成后,所党委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将所党委委员、后备干部、科研骨干等配置到党支部任书记、副书记。
“我们正在优化这种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设置党支部的方式。”肖庚富解释说,“搭班子时,我们特别为科研系统党支部配置一名年轻的副书记,和研究生保持紧密联系,对接研究生工作。”
同时,所党委大力推动科研、管理、支撑各系统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活动,推动不同科研中心党支部之间的交叉合作、协同攻关,促进研究人员学管理、管理人员懂科研,将党建和科研很好融合起来,促进科研攻坚。
结对共建 促进合作
由于研究领域相关且优势互补,武汉病毒所和上海药物所研究人员素有联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蒋华良院士带队到武汉抗疫一线,与武汉病毒所研究人员并肩作战,双方深入展开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合作。之后双方联动逐渐增多,两所党委之间也开始酝酿党支部结对共建。
2020年11月,两所党员到江西瑞金开展党建培训,双方越聊越投机,从党建到科研、从兴趣到合作,深化了新冠病毒新药的研发合作,为后期药物顺利上市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党支部和外单位促成合作初见成效后,武汉病毒所更加积极地推动与院内兄弟单位及院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互动,希望通过党建促进科研创新、招生招新等工作。
“我们还与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疫苗企业展开了共建促合作活动。”肖庚富说,“包括一些‘竞争对手’,如通过调研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加深认识、谋划合作。”未来,武汉病毒所还计划深化与医院的合作关系,邀请医生到武汉病毒所进修。
融合发展 成效显著
海归博士后回国后,往往面临研究方向的抉择。如果沿袭在国外的研究方向,不一定能竞争过导师,但转换方向又要从头开始。如何引导归国科研人员融入建制化科研,是所党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武汉病毒所党委通过了解情况、谈心谈话,帮助引进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如果引进人才不是党员,便努力创造条件将其发展成为党员。
“为把青年科技骨干培养成党员,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肖庚富说。
打造品牌 托举青年
武汉病毒所党建方面的一个品牌活动是“青年年度人物”评选。研究所每年从科研、管理服务和支撑部门的年轻人中评选出“青年年度人物”,大力托举青年人成为各领域的主力。
“青年年度人物”评选先由各研究中心和部门推荐初选人选,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等组成的评委会根据入围者事迹等“优中选优”,通过投票选出6至8位“青年年度人物”。之后,所团委为入选的“青年年度人物”制作宣传海报、录制宣传视频,展示优秀青年的风采,进行宣传和表彰。
目前,“青年年度人物”评选已开展了11年,很多入选者成长为研究所的骨干力量。“这有力证明我们聚焦党支部建设、促进党建与科研融合方面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肖庚富说。
(作者张双虎系《科苑党建》责任编辑,刘芸系武汉病毒所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