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分院:立足国家战略 服务地方发展
作者: 肖文交 发布时间:2025-2-20 14:16:44
|
新疆分院组织系统单位党务干部开展红色践学活动
风劲浪潮涌,奋楫起宏图。六十七载不过是漫漫岁月长河里的一瞬,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而言,却足以跨越山海,写就定格时代的精彩华章。
道阻且长 承志砺行
1957年,“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中国科学院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设立的唯一一家分院,新疆分院创立之初即定位为新疆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服务。尽管物质条件艰苦、设计手段落后、研发工具简陋,但第一批新疆分院职工凭借着“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创业精神,一边筹建,一边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并扩展了下设研究机构。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疆分院经历精简调整、撤销、恢复重建、调整和改革实践,改变了原来单一、封闭的计划管理体制,系统各研究所走上面向市场、自主开发的道路,不断取得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技新成就。
2010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党组的领导下,新疆分院不断凝练科技创新目标、调整重大科技布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提升了新疆分院在科技界的影响力,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奋楫追梦 踏浪前行
新疆分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新疆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目标瞄准世界前沿,改革朝着纵深发展,现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新疆分院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和联合国奖项45项。其中,1995年“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研究”和“盐碱沙荒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红柳造林技术”获联合国“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荣获自治区级科技奖励 55项,其中自治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2项,肖文交、潘世烈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新疆分院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推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成绩斐然,丝绸之路沿线造山带大型矿产资源研究取得创新成果,国家级重大天文科学基础设施在新疆开工建设,深紫外晶体材料技术实现突破,脉冲星引力波探测取得新进展,2项合作协议被列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3项成果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中乌微生物资源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哈遥感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特殊环境条件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新疆生地所、新疆理化所、新疆天文台入选新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党建引领 筑牢阵地
在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下,新疆分院分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记服务新疆发展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积极筹建绿色矿业、创新药物、丝路数字新疆实验室;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助力帮扶地区在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组织青年科研骨干开展国情区情实践活动;举办“我与科学家面对面”品牌活动,与科研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特色品牌活动,引导科研人员参与实践,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新疆分院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基层党支部和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科学院“四强”标兵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多名科研骨干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开发建设新疆奖章、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携着六十七载积蓄的信心和底气,新疆分院躬身奋进、追梦不止,全力以赴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中,交出一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为底色的亮丽答卷。
未来,新疆分院将按照院党组的重大部署和思路目标,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强化应用导向和协同创新,组织开展“大兵团”作战,在关键科技领域、重大前沿方向上产出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成果,努力抢占一批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