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所:党建聚力 科技赋能
作者: 袁一雪 通讯员向银花 发布时间:2025-02-20 10:35:49
|
广东省退役新能源器件高质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广州能源所揭牌
如何优化科研布局、整合研究队伍,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让研究所发展更上一层楼?如何解决科研人员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潜心致研无后顾之忧?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党委给出了答案——党建。
广州能源所是一家兼具生物质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节能与环保、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集成等多学科方向的研究所。长期以来,广州能源所受到研究方向同质化碎片化、科研力量配置“小而散”等问题的影响,制约了自身创新发展。
党建先行 聚焦主责主业
2023年,广州能源所党政领导班子以中国科学院领导到所调研指导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广大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大兴调查研究,形成了通过科研业务部门重组,解决研究方向同质化碎片化、科研力量配置“小而散”等制约研究所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共识,并在不同场合向科研人员作沟通宣讲。但因涉及多年形成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一时较难得到科研人员的完全理解。
面对困难,所党委决定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先从党支部入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党委书记、副所长夏萍和所长、党委委员吕建成分别带队,参加6个科研党支部党员大会,传达院工作会议精神,详细解读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意义、目标及院党组的政策措施,强调抢占科技制高点既是重大战略机遇,更是严峻考验和挑战。他们耐心分析、详细讲解,指出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结合巡视整改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举措,才能奋力开创研究所各项工作新局面,谱写研究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举一出,广州能源所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科研人员理解了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将21支不同方向的科研团队,凝练为聚焦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海上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战略与碳资产、新兴固废高值循环、地热能与节能技术6个方向的研究中心。
结对帮扶 共建研究所大家庭
在广州能源所党委深入党支部耐心传达院党组工作要求时,研究所管理部门也参与其中,将管理政策带到科研人员身边。夏萍介绍,目前所内共有6个管理部门,分别与6个科研党支部“结对子”,每半年轮换一次。
这一举措让解决科研人员急难愁盼问题落地更实。在第七党支部活动中,人事教育处主管洪晓萍分享了研究所人才政策,详细讲解了特别研究助理相关政策、近期招聘情况及2024年招聘计划,为科研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在第四党支部活动中,科技处副处长黄振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宣讲及基金撰写经验分享;在其他科研党支部活动中,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就党建工作、财税知识及职工医疗等科研人员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讲解。
不仅如此,党支部还成为打破学科壁垒、凝聚科研力量的大平台。从爱尔兰留学归来的吴奔腾博士目前是广州能源所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隶属于第五党支部。对于回国工作,他最大的感触是党支部可以将科研人员更好地团结在一起。
“在这个平台,我们不仅交流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还可以交流科研工作。”吴奔腾说,“在国外,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主要依靠邮件,这种沟通方式花费时间长,有时要等一个月,有时甚至得不到任何回复。”
精神引领 续写科研新篇章
如今,广州能源所已经构建起所级、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三层管理体系。如依托中国科学院C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组建海上能源研究中心,依托科教基础设施项目组建新兴固废高质循环研究中心等,打造形成合力攻关的大团队科研攻坚模式。
今年7月,广东省退役新能源器件高质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广州能源所揭牌。作为全国首个聚焦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的省重点实验室,其将承担国家科学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研发的重任。
“退役新能源器件的循环利用可以将许多新能源核心器件中贵重的战略金属回收再利用,存在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合作。作为承担项目的科研团队,我们依托党支部平台,在党建活动中加入科研相关内容。可以说,党建将我们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凝心铸魂。”吴奔腾表示。
接下来,广州能源所将继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打造形成合力攻关的大团队科研攻坚模式,更好服务和保障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研任务。
(作者袁一雪系《科苑党建》责任编辑,向银花系广州能源所党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