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抓队伍 聚共识 谋发展 开新局
作者: 通讯员 赵振鲁 发布时间:2025-02-20 10:17:41
|
南海海洋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第一、二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二个海洋研究所,也是开拓我国南海区域海洋学事业的第一个海洋研究所。65年来,南海海洋所几代科学家赤诚报国、接续奋斗,从率先拉开南沙群岛综合科考的大幕,到发表《自然》封面文章;从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到荣获中共中央授予的“模范集体”称号,在这片沃土上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近年来,随着外部竞争压力加大及改革任务日益艰巨,南海海洋所通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等举措,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领职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落子: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南海海洋所上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成立于2018年,有成员7人。因领导职务变动等原因,该届党委后期仅有2位所领导在任,班子结构亟须优化。
2022年,随着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到位,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提上日程。新党委领导班子肩负着凝聚力量、稳定人心的使命。一方面,研究所根据单位党员规模设置党委委员9名;另一方面,酝酿提名人选兼顾学科平衡、梯队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2022年10月11日,南海海洋所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5位所领导全部入选,最大程度地集中了党政领导班子的智慧和力量。
上任伊始,党委书记谢昌龙面向全所党员讲《不忘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践行科学院人责任担当》专题党课。他表示,南海海洋所发展基础很好,在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改革任务很重,特别是管理水平与研究所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爱才聚才环境,推行管理于服务之中、服务于管理之前的工作理念,提升研究所治理能力。
随后,南海海洋所启动中层干部竞聘,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制定相关引才政策,举办导师研讨会和研究所创新发展研讨会,出台管理部门工作月报制度和职工绩效考核制度等。一项项务实举措,如一缕缕新风吹进了职工的心里。
蓄势: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
科研院所党支部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开展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南海海洋所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发挥党支部管到人头的特点,使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党旗飘扬的战斗堡垒。
落实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党委委员威望高、信息源广,通过党委委员深入科研一线宣贯政策精神,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目前,管理部门党支部书记均由处室负责人担任,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均由实验室行政负责人或课题组长担任。单独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由年轻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保证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连续性,培养锻炼后备干部。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安排党支部书记、委员参加院和属地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提高素质能力,让党务工作成为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的工作。
发挥党支部参与决策作用。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研究所创新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前,研究所通过党支部收集党员和群众意见建议。将所务会决策事项公开范围扩大到党支部书记,研究所创新发展研讨会吸纳党支部书记,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与使命感。
破局:开创发展新境界
在高质量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南海海洋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激发,以破局之势开创发展新境界。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两个党员科学家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牵头申请到两项千万级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单位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赵焕庭南海岛礁科学钻探研究攻关突击队中党员占比83%。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突击队一直在南海关键岛礁开展钻探取芯任务,科考成果将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中心海洋生物分析平台共有女性技术人员5名,党员占比80%,团队先后获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和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团队成员肖志会作为党支部书记,结合部门业务特点凝练出“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服务好一线科研人员,就是为抢占科技制高点作出贡献”的奋斗誓言,得到职工普遍认同。
南海珊瑚礁生态安全与生物适应研究集体中党员占比73%,团队面向南海岛礁生态安全与健康运维这一国家需求,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团队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作者系南海海洋所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