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把方向  管大局  保落实 抢占科技制高点广州分院在行动
——专访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
作者: 张双虎  朱汉斌  魏刚            发布时间:2025-02-20 10:17:41

扫一扫阅读


广州分院机关开展纪律教育集中学习

2024年7月,陈广浩为广州分院先进基层党组织颁发奖牌

中国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先进阿秒光源、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

近年来,一批大科学装置落地广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的强力引擎。在大科学装置落地生根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群雏形显现,如何维护运行、发挥这些“国之重器”的集聚效应,打造大湾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发挥科技创新集群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在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看来,作为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在广东是通过广州分院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国科学院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有效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同时,发挥基础研究的建制化优势,持续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人才新高地,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源头活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陈广浩认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要为大湾区腾飞蓄势赋能,单靠一个个“点的积累”显然无法支撑。广州分院必须全面布局、协同发力、形成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协同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广州分院将继续发挥科研“国家队”优势,与广东共同谋划和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加快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奋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时代答卷过程中,首先要写好党建引领这篇“大文章”。

《科苑党建》:抢占科技制高点是新时期统领全院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广州分院如何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谋划部署、统筹协调,通过党建引领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陈广浩:广州分院作为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定位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分院要带领各研究所,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通过党建引领进行科技创新。

这其中有两个议题。第一议题即统一认识,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融会贯通,把党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结合起来,围绕相关部署开展工作,领导研究所做得更好;第二议题是在分院分党组层面和系统研究所党委、领导班子之间,通过所长、书记联席会协调工作,从全局层面保障相关政策落地。

研究所是一个“点”,其要和广东省发改委、科技厅“无缝对接”,需要通过分院进行协调。比如,目前国家在广东省布局了8个大科学装置,其中7个在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是“国之重器”,不但投资规模大,而且需要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其建设和运行。广州分院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相关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创新部署,同时支持香港、澳门深度参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

因此,从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层面看,广州分院分党组起到了关键作用。

《科苑党建》: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广州分院有哪些着力点或重点举措?

陈广浩: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行,很快会在广东形成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广州分院分党组讨论后,和省发改委、科技厅进行充分沟通,围绕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和新兴研究机构进行布局,出台一系列具体举措。

建院伊始,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所大多聚焦资源与环境领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源环境是重要课题。当前,广东已经历飞速发展,社会经济需求和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已经发生转移。从本世纪初开始,广州分院陆续布局一批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参考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建立的深圳先进院以及围绕深海深渊环境研究建成的深海所。这些新建机构多是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建,部分机构涉及深圳、香港、海南等地。各机构模式不同,协调渠道、合作方式和管理难度也不一样,统筹协调工作量很大。

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所在材料、健康等领域布局谋篇,取得了骄人成绩。比如,在受制于人的芯片封装材料方面,深圳先进院和企业取得巨大突破,部分成果已实现商品化;在健康领域,通过知识产权转移,将核磁共振医疗设备价格“向前推了一位小数点”;在合成生物学研究方面,深海、深地、深空研究已形成特色,部分领域引领全球发展;在新能源领域,面向南海海岛应用的波浪能发电、深海养殖业都取得长足发展,相关技术保障了南海海岛能源需求和生活供应。此外,在广州分院的大力助推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同时,广州分院采取措施,极力保障学科方向不能“太散”。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所涉及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过去虽然“面面俱到”、在“小打小闹”科研攻关方面做得不错,但组织不起大队伍,承担不了大项目。比如,某个研究所有20多个研究室100多名科研人员,无法形成合力,体现不出和高校的差别,更发挥不出体系化建制化优势。

围绕研究所主责主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广州分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举起世界前沿研究“大旗”;另一方面,集中全国优势力量,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迫切需求。

《科苑党建》:抢占科技制高点离不开人才,广州分院如何创新组织模式,打造具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素质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陈广浩:广州分院发文要求各研究所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在绩效考核、岗位晋升、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方面选择1至3项不同任务进行试点。面对关键人才引进难问题,分院督促各研究所依据规划,提出人才需求,“挂表作战”,招贤纳士。

广州分院结合广东实际情况,认为靠工资收入吸引人“搞不长久”。为此,广州分院多措并举,一是用平台、设施、科研环境、收入福利等综合措施吸引关键领军人才。二是大力培养人才,如在广州地化所,绝大多数关键人才由研究所自己培养,已在各自领域挑起大梁。三是充分利用地方人才政策优势,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目前,系统研究所均构建了一套与国家、院、省人才政策互补衔接的青年人才培育体系。例如,通过自筹经费实施所级“公派留学”计划,以承担重大任务为导向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设立所级青促会培育优秀青年人才。

在引人方面,广州分院既具备国际视野,也挖掘内部力量,杜绝“请来女婿气走儿子”的情况发生;在用人方面,广州分院考虑到一些引进人才科研能力非常强但不善于管理协调的情况,坚持用人所长,不轻易丢掉“指挥棒”。

《科苑党建》:吸引人才需要好的科研环境,广州分院如何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形成强大合力?

陈广浩: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破四唯”,但当前一些人才“帽子”依然存在,一些“四唯”问题还无法完全解决。营造良好科研环境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为此,广州分院专门成立“院长培优基金”,每年拿出480万元,分配给分院系统8个研究所每个60万元,由所里推选两三个没有“帽子”的优秀青年,连续支持5年。在保障方面,分院想方设法和广东省发改委、科技厅、外国专家局、人社厅、教育厅等机构协调,争取优质中小学资源、学区房及经济保障房,解决省绿卡和社保医保问题,为优秀人才解除后顾之忧。近5年来,分院系统内单位约200多人获得省人才优粤卡,近30名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问题得到解决,分院系统单位累计获得广东省各项人才经费和博士后经费约6.7亿元。

《科苑党建》: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非常重要。广州分院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陈广浩:广州分院作为中国科学院派出机构,负责管理所级领导干部。分院按照干部年轻化标准,大力从优秀科研人员中提拔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人才进领导班子,对年轻党员委以重任。

对未来所长、副所长人选,分院大胆“压担子”,先将其放到关键岗位上锻炼,规定所务委员等中层干部必须承担某方面行政工作。

广州分院部分研究所过去不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分院分党组一方面制定《广州分院分党组成员联系科技骨干发展党员工作暂行办法》,大力动员优秀科研人员入党;另一方面,引导民主党派规范管理、有序发展。目前,研究所核心部门、关键岗位及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突击队队长等绝大部分由党员担任。

此外,广州分院分党组根据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要求,在研究所组建青年理论学习标兵小组,由分院分党组统一部署,研究所党委亲自抓,每个小组20至30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科苑党建》:广州分院如何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陈广浩:在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广州分院除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外,还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对新建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分院都会给予经费支持,希望在传承老科学家精神的同时纳入新的精神特质。

此外,广州分院号召研究所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行总结,以“一书承诺鉴初心”为主题,汇编老科学家故事,目前已整理完成12位老科学家的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名言金句等。分院计划从老科学家开始,然后是中青年科学家典型,将其做成一个系列。

《科苑党建》: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广州分院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作了哪些贡献?

陈广浩: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起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由中国科学院为主起草。当前,广州分院要围绕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和新兴研究机构,包括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工作。

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不能只做前沿研究、基础研究,还要有应用、有产出,将科研成果孵化出来。广东是经济大省、创新强省,国家一批重大专项投在这里,很快这里会集聚大批国际人才,广州分院要集中力量培养一支队伍。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广州分院更应该体现出中国科学院的品牌,牢牢抓住大科学装置和大科研平台建设契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做出国家和地方认可的成绩。

(作者张双虎系《科苑党建》责任编辑,朱汉斌系中国科学报社记者,魏刚系《科苑党建》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