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特色优势 筑牢战斗堡垒
作者: 文 | 唐琳 通讯员王枫 陈凤 发布时间:2025-02-19 16:04:25
|
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党支部与地化所开展联合党建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现有党员1089名,党(总)支部37个,其中机关管理党支部5个,科研单元党支部23个。西安光机所党委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分析诊断党支部特点,大力倡导“一支部一特色”,推动建立“一支部一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筑牢科技创新战斗堡垒。
在跨度上创亮点
机关第一党支部新一届支委班子向内剖析,从工作内容及方式层面出发,认为机关党支部在对院所精神和决策部署的宣贯方面具备更强的组织性和宣传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带动作用。因此,机关党支部应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党支部平台,加强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业务提升。
为此,机关第一党支部在工作跨度上力求创新,特别设置党支部“流动观察员”,使党建工作第三视角化、人员流动化、方式多元化。通过搭建思想传递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将院所决策部署带到科研一线;另一方面,实现科研一线对党支部工作的有效监督。
机关第一党支部在策划换届后的第一次主题党日时,确定了“学思想 担使命 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主题,并结合主题邀请科研单元4个研究部的支委和党员代表参与活动,既实现了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汇聚了科研力量,也实现了科研部门与管理部门的互相理解、共同支持。
在广度上求突破 联合党建聚发展合力
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党支部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探测技术及高精密光机系统研究,其中轻小型化光学科学载荷技术为特色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对标国家需求和未来深空探索发展趋势,团队同样面临困境:国内深空探测科学论证团队工程研制能力和经验相对欠缺,围绕深空探测相机抢占科技制高点亟须攻克“智”和“小”两方面难点,团队成员与所内外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合作交流相对较少。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党支部在广度上求突破,打破部门边界,坚持“走出去”,精心策划组织“党建促科研——联学共建”党支部品牌系列活动,以党建工作推进业务纵横联通、协同共进。
一是向内寻求联通。在所内联合其他党支部共同开展“深空与航空光电论坛”系列学术交流活动8场、学术交流报告20余个,实现以党建共解难题、共促发展的初衷。二是向外主动联合。依照“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相关党支部开展学术交流和党支部共建,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如何弘扬老科学家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深化了大家对我国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前沿科技的认识和了解,坚定了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信念。
在精度上出实招
党员突击队锻造战斗力
作为研究所重大任务交付保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装校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常常面临无数关键紧急时刻。技术难度大、进度紧张、人员饱和、工作强度大,但依然要保证“后墙不倒”。装校中心党支部在精度上出实招,以党员突击队淬火砺剑,锻造应急处突的过硬战斗力。
装校中心党支部策划开展“党旗高高飘扬在科研一线”系列活动,授予多个项目装调团队党员突击队队旗,让党旗飘扬在装调大厅、实验外场等地。在党员同志的集智攻关下,多项在研型号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疫情期间,装校中心党支部统筹协调疫情防控与科研业务,成立了由党员和职工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吃住在单位30余天,如期推进多个关键项目。
装校中心党支部根据项目关键攻关节点需要,先后精准开展“齐心克时艰 协力保生产”“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大干一百天”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比贡献,以党建工作汇聚强大动能,打造一支在科研创新中传承工艺“匠心”的战斗集体。
在温度上下功夫 党群阵地凝聚向心力
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第一、第二党支部致力于在温度上下功夫,通过成立光电跟踪室联席工作组、合力打造“追光摄影 经天纬地”党员之家·职工小家,以党建引领研究室治理,密切党群关系。
光电跟踪室联席工作组由两个党支部支委和研究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室决策类事项研究、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科研项目的协调,充分用好民主集中制,有力凝聚了发展共识,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
“追光摄影 经天纬地”党员之家·职工小家是全所首批建立的党群阵地,在建设之初便明确了要融“学习之家”“荣誉之家”“交流之家”“休憩之家”“便民之家”于一体,打造加强党员党性锻炼的“熔炉”、凝聚职工人心的“桥梁”、展示党支部风采的“窗口”,真正打通引导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最前一站”和“最后一米”,在激励教育和促进情感交融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唐琳系《科苑党建》编辑部主任,王枫系西安光机所监督审计处业务主管,陈凤系西安光机所党群工作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