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地球环境所:深入学习 立足特色 抢占科技制高点
作者: 文 | 张双虎  通讯员郑茜            发布时间:2025-02-19 16:04:25

扫一扫阅读


地球环境所自主研发的湖泊钻探平台首次开展水上钻探

“地球环境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曾连续7次获评优秀,在国际黄土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2022年国重重组过程中,研究所很多同事不理解其意义何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孙有斌说。

在党建工作中,通过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职责后,大家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这也让孙有斌清晰地认识到党建工作的作用,认识到想要抢占科技制高点,首先要在不断学习、思考中找到所在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制高点,以科技制高点引领科技创新,用党建凝心聚力。

不断学习思考 找准科技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2024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后,地球环境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院党组关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新部署新要求,对研究所如何开展分层级学习和研讨进行谋划部署,强调深刻认识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必要性、紧迫性,反思作为地学领域研究所应该怎样抢占科技制高点。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科技制高点一定是所在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有机结合的制高点。”孙有斌说,“作为一个扎根西北的资环类研究所,我们的科技制高点研究既要面向地球宜居的前沿基础,也要面向西部生态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

在党建引领下,大家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科研人员从过去不愿走出舒适区,到主动适应院里的要求;从只关注“能干什么”,转变为积极思考“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制高点,研究所分两批成立9个科研攻关团队,围绕气候变化应对、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环境安全等领域开展攻关。

创新组织模式 营造科研生态

在创新组织模式方面,地球环境所调整研究方向布局和管理机构设置,包括组建跨学科的科研攻关团队,成立重大任务办公室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

地球环境所以研究室为基础,鼓励以科学问题为指引,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面向学科前沿的基础研究和解决国家需求的应用研究两类团队。团队实行双PI制,要求团队负责人之一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军人才,另一个为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硬的青年科研骨干。

为了能让科研人员专注于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地球环境所明晰科研任务和项目管理责任,成立专项办公室,协助推进项目实施和管理,帮助研究人员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抽身出来。

在营造科研生态方面,地球环境所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如履薄冰、奋发图强”的黄土精神,通过弘扬以安芷生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增强年轻科研人员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信心、决心、志气和勇气。

夯实基层组织 党建科研融合

“过去大家认为党建和科研结合有难度,但通过学习,我认为结合空间很大,结合的角度也很多。”孙有斌说。

基层党组织换届完成后,地球环境所科研党支部书记基本上由研究室主任担任,这样有利于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研究所推进科技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传导器’。”孙有斌说,“所有政策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宣贯到每个科研工作者和党员,所以基层党组织也是政策学习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地球环境所党委强调,党建和科研的融合一定要围绕研究所的专业特色开展。比如,生态环境研究室党支部每年都将党支部活动放在野外台站进行,将相关政治理论学习与野外科研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

研究所定期举办党员培训班,与外单位合办座谈会,创造学习和交流机会,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确保党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在科技创新中主动发挥作用。

孙有斌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有很多工作需要边学边做。一是在日常理论学习时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深入领会中央精神,才能有助于党建和科研深度融合。 二是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反思。不管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听辅导报告,要对标思考研究所相关工作中有什么差距、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用于指导具体工作。

“不断学习并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工作思考,就能找到发力点。”孙有斌说,“用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指导工作,一定会找到建设科技强国的前进方向。”

(作者张双虎系《科苑党建》责任编辑,郑茜系地球环境所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