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授时中心:榜样引领 抢占时频领域科技制高点
作者: 魏刚 通讯员白浩然 发布时间:2025-02-19 16:04:25
|
国家授时中心举办群团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4月的渭北高原,春光和煦,碧空如洗。在蓝天映衬下,一面五星红旗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长波授时台旧址上空猎猎飘扬。
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授时人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用一砖一瓦搭建起支撑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用青春和汗水实现“产时、守时、授时、用时”的重大科技突破。
新时期,这种精神仍然启迪、激励着新时代授时人科技报国、勇攀高峰。
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在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窦忠看来,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首先要教育引导科研人员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为此,中心充分发挥“大思政”体系作用,加强对科研骨干和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夯实导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和履责要求。持续推进“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大力弘扬中心历史上形成的“326”精神和“CAPS”精神,发扬老一辈授时人“胸怀祖国、听党指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发挥好“坚守使命·为国授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教育宣传和引领作用,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践行老科学家精神,强化为国守时授时的使命担当。
在此基础上,中心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在落实基层党组织“强功能 固堡垒 促攻坚”行动方案中,培育凝练攻坚精神。
打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
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国家授时中心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具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素质和能力的干部和人才队伍。
窦忠介绍,根据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需求,一方面,加快重点岗位人才引进,强化事业平台优势,筑巢引凤。按照“先定事、后定人”原则,通过提高“人才伯乐奖”奖励标准、“以会引才”“以才引才”等,多措并举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
另一方面,加强青年人才自主培养。制定《国家授时中心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职业早期科研项目支持不够、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等突出问题。
同时,中心加大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以西安航天园区为载体,加快时间基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西安航天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使用,解决影响人才招聘的科研用房、周转公寓、子女入学、生活交通等各方面实际困难,吸引和凝聚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紧紧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中心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和举措,从健全和完善培育体系、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手段、科研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抢占时频领域科技制高点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国家授时中心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以“应建尽建、全面覆盖”为原则,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做到“科研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2022年,中心党委为确保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研制建设进度,在先期启动的项目运控中心建设园区成立西安科学园联合临时党支部。同时,根据需要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成立党员突击队,切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科技攻关最前沿。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中心党委根据工作实际,打破部门和研究室界限,将参与该项目建设的101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苗永瑞地基授时科技攻关党员突击队。
塑造弘扬科学家精神核心文化
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以“坚守使命·为国授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苗永瑞、戴中溶等老一辈科学家事迹,广泛宣传以张首刚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家精神,使科学家精神和中心科技创新工作同频共振,为实现科技创新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中心通过挖掘长短波授时台建设历史,搜集整理相关史料,再现长短波授时系统建设的历史原貌,展现老一辈授时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 “讲爱国奉献 当时代先锋”“科技报国七十载 创新支撑强国梦”等主题党日活动,打造“老党员讲党课”“党旗指引授时路”等特色党建活动品牌。
窦忠表示,只有将国家授时中心新时代先进典型人物和团队在科技攻关中凝结的作风、学风和高尚思想品格融入全体职工的价值观,才能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肩扛使命担当、忠诚履职尽责,研制建设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授时系统,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制高点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魏刚系《科苑党建》副主编,白浩然系国家授时中心党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