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冷湖基地团队:攀登险峰只为星光灿烂
发布时间:2025-02-17 15:36:35
|
国家天文台冷湖基地团队|团队于2017年底开始冷湖光学台址勘选工作,在从未有人抵达的冷湖山区建成所有关键台址参数的测量平台并开始运行,为我国光学观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光学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缺乏满足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建设需求的台址成为困扰学科发展的瓶颈。因此,在青藏高原勘定优秀光学天文台址,成为我国未来空天活动和相关基础学科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
我国天文界高度重视光学天文选址工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署在西部地区进行选址。2017年起,冷湖基地团队利用在青海执行科研项目的机会,在海西州西部无人区开始台址搜寻工作。团队首席研究员邓李才和高级工程师杨帆承担了主要工作。
冷湖地区日照丰沛、降水极少、夜空晴朗,历史记录的天气条件非常好。邓李才带领团队通过对冷湖赛什腾山区的实地考察,依据沙尘垂向呈指数分布的特性,确定在山区4200米标高点赛什腾山C区进行定点选址。
团队自2018年1月16日开始对该地域的晴夜数量、晴夜背景亮度和气象进行连续监测,并在海西州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直升机吊运,在赛什腾山4200米标高监测点初步建成基础设施。
当时,山区尚无道路可以直达监测地,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人力背负各种仪器设施翻越崇山峻岭,建成了所有关键台址参数的测量平台并开始运行。为保障参数测量的连续性,团队成员数十次冒险攀登,对设备进行升级和维护。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团队实现所有参数的95%连续覆盖率,获得了对赛什腾山光学观测条件的结论性数据。
2020年底,团队经过细致统计分析,计算出冷湖赛什腾山C区4200米标高点视宁度中值为0.75角秒,与国际最佳台址同期数据大致相同,且全面优于其他台址。按可观测时间和视宁度进行综合量化分析,赛什腾山的观测品质优于青藏高原其他选址点,可以和夏威夷莫纳卡亚这样举世公认的极佳天文台址比肩。
2021年8月,团队在三年高覆盖率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冷湖台址的科学结论,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中国光学天文观测终于有了国际一流水准的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