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祁浩:探寻高原冻土奥秘
发布时间:2025-02-17 15:35:14
|
俞祁浩|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冻土工程、冻土环境研究,聚焦我国冻土区重大工程冻融灾害防治关键科技难题,为国家冻土工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冻土区存在大量的厚层地下冰,在这里进行工程建设,就像在冰层之上修建筑,如何保证冻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成为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等极端恶劣环境使得冻土研究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探究和掌握冻土工程重要基础数据,地质专业出身的俞祁浩自学物理学、电子电工学、传热学,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和文献,开展大量工程实验,几乎走遍了青藏高原、东北等我国所有冻土区的公路、铁路、输电线路的冻土工程。
在青藏高原零下30℃的施工现场,俞祁浩“钉”在施工工地,观测、取样、测试,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到深夜,最终系统提出了冻融灾害防控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冻土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项目青藏联网工程中,俞祁浩解决了塔基基坑冻土融化、坍塌建设受阻、冻土基础承载力形成困难等重大难题,成功实现青藏直流线路工程提前一年投运;在雅砻江流域控制性水电工程——两河口水电站施工中,他解决了高频、大温差冻融规律缺乏及心墙填料冻融劣化机制不明等关键难题,助推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填筑进度逐年翻番、质量全优,最终实现提前一年填筑到顶和发电。
长期的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让俞祁浩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加之频繁出入零下20℃的低温冷库,他经常感冒并患上淋巴结核,被病痛困扰多年。但俞祁浩依然坚持科研,义无反顾。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发表论文180余篇,申报国内外专利100余件,产生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俞祁浩个人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科苑名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