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王德江:远距探测  抢占先机
            发布时间:2025-02-17 15:31:31

扫一扫阅读


 

王德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深耕动态成像光学领域,瞄准航空远程光电仪器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国产仪器性能。

在动态成像光学领域,我国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面对国家急需,王德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筚路以启山林”的责任担当和“铺石以开大道”的气度魄力,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大大提升了国产仪器性能。

刚参加工作时,王德江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逐一熟悉从仪器调试、程序验证、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到外场维护保障各个环节。为把工作做得更好,他先看图纸,再把每一个电控分系统重新设计、调试一遍,加班熬夜成为常态。

2012年,王德江作为技术骨干加入创新实验室开展前瞻性预研工作。但对于工作如何开展,他迷茫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跟着老师干就可以了,不用想别的;但刚进入创新室,研究方向的决定权下放到个人,却不知道怎么干、干了有什么用。”王德江回忆说。那年中秋,王德江在外出差。在深深的反思中,他从自身找原因,认为需要先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进行创新研究。

在所里的统筹部署下,2013年,王德江瞄准航空远程光电仪器进行技术攻关。查文献、买仪器、做实验,在进行总体参数计算时,为保证精准计算,他着魔似的验证,“有时睡到半夜,起来接着算,越算越睡不着”。突破理论瓶颈后,王德江面对着航空光电仪器从实验室研制向实际应用转化的一个重要节点——科研试飞。一些技术问题在地面测试环境中很难被发现,王德江就作为技术总师亲自参与科研试飞。他经历过东北冬季机舱内零下30℃的低温,也经历过夏季试飞时舱内50℃的高温。

最终,王德江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了一系列航空光电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极大提高了国内现有仪器的性能,助力国家动态成像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他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