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8名科学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者: 直属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0-12-31 17:35:47
|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决定指出,2015年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5年评选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此次,中科院共有8名科学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常爱民 新疆理化所研究员、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主任
扎根新疆30年,为国家航天海洋事业做好“螺丝钉”,带领团队研制出高温、深低温、深海环境应用的NTC热敏电阻器系列产品,实现了我国航天、海洋领域热敏电阻器的国产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成果应用于国家航天及海洋工程。
董绍明 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基础与工程应用研究,主导研制成功空间热结构、空间遥感相机支撑结构等高应用可靠性构件,为国家近20项重要任务提供关键基础材料和部件。在国内率先实现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空间动力、空间遥感和新型飞行器等领域的应用,为推动学科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方忠 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拓理论前沿,带领团队通过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理论计算方法,在铁基超导、拓扑电子材料、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等前沿研究领域作出重要原创性贡献,产生重要国际影响。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立于国际前沿。
刘文清 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学术所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光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集成创新研究,开拓了我国环境光学新领域,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成功研制系列先进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建立从紫外、可见光到红外全光谱波段,从地基、机载到星载不同平台的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系统,在我国环境污染监测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徐涛 前沿局局长,生物岛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坚持把国家力量和地方力量相结合、科研攻关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指挥生物岛实验室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通过搭建合作创新平台,联合20多家医药企业、医院等机构,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试验、产品生产的创新链各个环节,为未来广东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宣利江 上海药物所研究组长、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基于传统中药的新药创制,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是他长期开展新药创制的成功案例,目前已成为年销售数十亿元的药物大品种,累计实现25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惠及2000多万病患,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杨祝良 昆明植物所研究员,中科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高等真菌多样性及资源利用研究,创建了世界牛肝菌科和鹅膏科新的分类系统,领跑全球两科系统分类研究。创立中国高等真菌分布格局成因理论。选育出羊肚菌高产核心种质20余个,突破产量不稳的瓶颈,在全国累计示范种植16800余亩,经济效益达1.5亿余元。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长期开展水污染控制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针对国家水环境保护迫切需求,研发了多项废水处理新方法和新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并获广泛应用。研究工作在国际环境工程界产生重要影响,为国家的水污染控制作出实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