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团建工作】奉献打底 科技公益“有看头”
作者: 通讯员 陈洪鹏 发布时间:2025-11-12 15:33:04
|
2025年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杨剑炼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通过导管缓缓流经血细胞分离机。他是烟台市第1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剑炼的义举不是偶然,而是烟台海岸带所长期深耕青年志愿服务沃土结出的硕果。19年来,研究所积极探索推动青年完成从实验室到社会服务的跨越,形成独特的“奉献—传承—创新”良性循环,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既专注科研又热心公益的青年力量。
2012年3月,烟台海岸带所党委将青年志愿活动纳入青年培养体系。每年3月5日,研究所组织“雷锋日”主题活动,鼓励青年人员走出实验室,走进社区、校园等,开展环境清理、科普宣讲、便民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13年间,人员更迭、形式转换,但志愿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已经成为研究所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烟台海岸带所党群办公室主任高丽梅说。
从最初的简单环境清扫,发展到如今的科技咨询、社区服务等,烟台海岸带所的青年志愿者不断丰富着志愿服务的内涵。同时,他们也将创新基因注入志愿服务,思考如何用科学思维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在社区科普活动中,他们自主研发互动教具,让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可触;在推进所地融合发展中,他们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青年榜样作用。
对这种创新服务理念最生动的诠释,是烟台海岸带所组织青年志愿者打造的“海岸带公众科学日”活动。青年志愿者利用专业优势,开发系列科普课程,通过实验演示、野外考察、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海岸带科学知识。活动已惠及受众超过5000人,成为研究所的科普品牌活动。
“志愿服务与科研工作看似不同领域,实则相辅相成。”烟台海岸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郭秀银指出,“社会服务中的实际问题为科研提供了源头活水,科研创新又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水平。青年人员在这种交融中获得了全面发展。”
(作者系烟台海岸带所党群办公室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