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学深悟透全会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作者: 刘岗            发布时间:2025-09-15 15:32:33

扫一扫阅读


刘岗面向研究所全体中层干部和管理骨干作专题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锚定航向、提供遵循。学深悟透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努力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治理体系革新、创新生态优化的生动实践,切实提升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攻坚效能。

在深学细悟中凝聚共识,筑牢改革发展思想根基。全会召开后,金属所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研究所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必须在增进共识上下功夫,让全所上下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为此,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专题研讨、重点发言等形式深研细悟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上,我以“金属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题作重点发言,回顾了金属所从建所初期服务国家钢铁冶金工业,到如今迈向新材料领域跨越发展的光辉历程,紧扣全会提出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提出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

同时,金属所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体系。2024年底,组织党政领导班子、中层领导人员以“破解瓶颈、固本培源、引领发展”为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各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推进理论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统战人士同步开展研讨交流。通过多维度学习,全所职工在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上达成高度一致,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识合力,为深化研究所治理体系改革筑牢思想基础。

在实干攻坚中集聚力量,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金属所自建所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己任。建所初期,金属所致力于我国钢铁冶金工业的恢复和振兴,随后成功实现向新材料领域的跨越发展,为国家若干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进入新时代,金属所紧紧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真抓实干,攻克了一道道“卡脖子”难题。

在改革攻坚中,我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与重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对接合作,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如联合中核集团、中国重燃等企业,牵头承担核用材料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400MW燃机叶片C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围绕先进核反应堆和重型燃机的关键材料需求开展联合攻关。针对所内绝大多数研究团队属性单一 ——要么擅长基础研究,要么擅长应用研究;要么专攻金属材料,要么专攻无机非金属材料;要么聚焦结构材料,要么聚焦功能材料带来的组织攻关重大科技任务能力不够突出的问题,树立“守正创新、贯通融合、拥抱未来”的发展理念,积极谋划、推动不同属性团队联合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如牵头承担高性能主轴技术、高性能索具两个C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攻关已初见成效。面向科技前沿,牵头承担极限晶粒金属的结构及性能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为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行政指挥线、党委保障线、技术支撑线“三线联动”机制,成立支撑保障党小组,开通管理绿色通道,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金属所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将重大任务负责人优先纳入特聘研究岗位,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依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重组和“引才伯乐奖”等举措,面向全球引进顶尖人才;改革绩效分配制度,修订岗位工作纪律和兼职管理办法,高标准、严要求,构建与抢占科技制高点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一系列举措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集聚起抢占材料领域科技制高点的强大动能。

在精神传承中赓续荣光,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创新风尚。金属所的辉煌成就,凝结着一代代科学家的奋斗与奉献。建所之初,我们就汇聚了李薰、葛庭燧、郭可信、师昌绪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他们以“国家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国家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精神,为金属所的发展奠定基石。如今,我们继承前辈遗志,成立以李薰和师昌绪命名的攻关突击队,激励新一代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我们依托“金属赤子·铸就脊梁”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结合清明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老科学家重要纪念日等节点,开展多元化纪念活动,引导全所职工和青年学子传承精神火炬。科学家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正转化为全体金属所人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创新突破的动力。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深感改革永远在路上。金属所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推动研究所改革创新发展,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金属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