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颗岩土心  映照党旗红
作者: 唐琳  通讯员李笛            发布时间:2025-07-10 10:29:06

扫一扫阅读


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团队

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关于“一些人”的故事。

这些人,扎根荒漠戈壁,开展现场调研;这些人,奔赴高原隧洞,调查取样测试;这些人,深入工程现场,开展系统研究;这些人,把无人区当做家,创造新的技术路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科学家。

“科研工作开展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党员就冲锋到哪里。”这是武汉岩土所党建与科研有机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问武汉岩土所的党员科学家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他们会告诉你,为了保障工程安全,吃点苦算什么?怕苦还是共产党员吗?

在所党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的引领和党支部书记张超的组织下,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党支部十分重视以党建促科研。面对我国有色金属矿业中心向西藏转移的特性,为确保高寒高海拔地区采矿安全高效推进,张超多次带队前往条件艰苦的西藏地区开展现场研究,为我国多个重点金属矿山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技支撑。

为更好了解储层与断裂裂缝分布特征,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党支部支委冒海军等人多次租车前往阿克苏、巴楚、轮台、沙雅等地,先后实地考察了一间房组、鹰山组与寒武纪地层,对露头断层与裂缝进行测量统计。

“把党旗插到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的无人区里去”,是内蒙古乌海重大科技专项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心声。在这里,武汉岩土所所长薛强和临时党支部书记万勇带领团队成员住进由集装箱改造的房子里,冒着漫天黄沙,攻克一个个难题,积累了巴彦淖尔等城市的矿产修复推广经验,更在无人区创造了一套“沿途下蛋”的技术路线。

正是有这样的使命感,武汉岩土所才形成了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党员科学家身先士卒、勇啃硬骨头的精气神;才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苦中作乐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作者唐琳系《科苑党建》编辑部主任,李笛系武汉岩土所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