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院所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发挥
作者: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 发布时间:2025-2-20 14:23:19
|
科技攻关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通过科技攻关,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科研院所党组织,必须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研讨、问卷等方式,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为例,对科研院所党组织如何在科技攻关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一、科研院所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研院所党组织是党建立在科研机构的战斗堡垒,在科研事业特别是科技攻关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种战斗堡垒作用,就是科研院所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具体体现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对科研事业特别是科技攻关的政治保证作用。
发挥好科研院所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保证作用,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握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二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三是发挥党的人才优势,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发挥党的群众优势和精神优势,以文化建设和科学家精神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引导科技人员勇担强国使命。
二、科研院所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现状
通过问卷,我们对科研院所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研。
党委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情况。在党委对科技攻关的重视程度方面,84.4%认为重视程度“较高”或“很高”。在党委对科技攻关的支持程度方面,81%认为支持程度“较高”或“很高”。在党委需要重点加强科技攻关支持方面,79.32%、47.26%、63.29%分别选择人员经费、设备经费和实验经费。
基层党支部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情况。在所在党支部为科研骨干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方面,59.23%认为指导和帮助“较大”或“很大”,35.62%认为“一般”,5.15%认为“较小”或“很小”。在所在党支部对科研骨干培养选拔机制影响方面,50.24%认为影响“较大”或“很大”,说明单位科研骨干选拔机制相对明确,党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40.38%认为“一般”。在所在党支部在科技创新团队中开展工作方面,73.82%认为开展情况“较好”或“很好”,24.89%认为“一般”,1.29%认为“较差”。在所在党支部或团队党建与科技创新融合方面,37%认为融合程度“较高”或“很高”,31.76%认为“一般”。
党员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情况。在党员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方面,73%认为作用“较大”或“很大”,24.9%选择作用“一般”,这与广州健康院科技骨干中党员比例较高的情况相符合。在党员身份对科研骨干职业发展和晋升影响方面,32.8%认为影响“较大”或“很大”,41.28%认为影响“一般”。在党员身份对科研骨干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方面,77.8%选择影响程度“较大”或“很大”,认为党员科研骨干对党组织要求和党的方针政策有更明确的认同,具有更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三、科研院所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难点
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够强。党支部偏向于理论学习的组织者和传达者角色,对党员的政治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在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党员组织纪律性不强,有的党支部未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作用,存在个别大项目组成员跨党支部的情况。
党支部工作与科技创新融合不够深。主要表现为缺少开展建制化科技攻关的经费资源,党支部凝聚创新力量合力不足,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二级研究中心功能虚化,课题组聚焦主责主业不足。成果宣传不够,影响成果的影响力、转移转化能力和团队承担重大任务能力。
宣传工作与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大。科研成果凝练宣传和单位品牌宣传有效渠道不足,宣传工作效果未达预期。创新文化建设合力不够,以科学家精神激励党员的方式不够丰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四、科研院所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作用发挥对策
(一)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是强化党委、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工作实效上。强化政治功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提高党员素质、团结凝聚群众、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试行“党委委员直达党支部行动”。党委委员通过双重组织生活会参加所联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将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重大工作部署传达到党支部。党支部及时分解任务目标并推进保障落实,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狠抓党内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党支部书记或支委讲党课,传达宣贯党中央、院党组、广州健康院党委的重大工作部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全年三次无故(或未履行请假手续)缺席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党员,责成在党支部内开展严肃的自我批评,并建议年度党员评议时不给予“优秀”。
四是持续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超过20人的党支部,应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党员大会或支委会研讨决定是否设立党小组。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关注和助力青年科技骨干成长。根据科研任务调整党支部。
五是加强支委和党员之间的谈心谈话。关心党员的工作生活,及时给有困难的党员送关爱、送温暖,给党员过政治生日,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作用。
(二)探索党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机制
一是调整二级中心设置。以重大任务为导向进行设置,赋予二级中心人、财、物管理权,加强其项目组织和资源调控能力,调动科研团队合作积极性,强化相应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二是建立党支部开放共享、交流合作的共建教育机制。加强党支部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工作协同,推进建立体系化协同攻关机制。加强与业务关联单位党组织的联学共建,发挥共建双方各自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党建活动品牌。
三是落实党委委员“三对口机制”。完善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联系党员科技骨干、联系党外科技骨干清单,持续加强在科技骨干中精准发展党员工作,促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四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完善党支部工作部署与督办信息平台,标准化部署党建任务,在线对党支部执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推进上级重要工作部署和党建重点工作落实。
五是充分发挥党员科技骨干先锋模范作用。持续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推选优秀青年科技骨干担任支委。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在急难险重科研任务中压担子。
(三)加强宣传工作与创新文化建设力度
一是制定宣传工作提升举措,加强宣传力度和宣传手段,弘扬正能量,宣传新进展,展现新气象,提升宣传效果和师生员工对身份的认同感。
二是制定创新文化建设提升方案,建立创新文化建设阵地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到人。建设特色文化体系,构建特色文化品牌,激发全体党员、职工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使命担当意识。
三是充分利用科学家精神基地载体,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不计名利得失、严谨治学的精神,发扬团结、创新、拼搏、奋斗的精神。
四是坚持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机制。党课内容需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抢占科技制高点要求、结合本单位文化价值观、结合弘扬科学家精神等。
五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研诚信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一体推进。积极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加强先进典型尤其是身边先进事迹的宣传,增强支部党员凝聚力、战斗力,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基层党组织作为助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斗堡垒,在科技攻关的组织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一体推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研诚信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凝心聚力,营造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科研生态,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