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开展原研疫苗“非凡”研究
作者: 袁一雪 发布时间:2025-2-20 14:23:19
|
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
11月8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举行攻关突击队授旗仪式,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胰腺癌先导专项攻关突击队和重大任务攻关服务保障突击队被分别授旗。
作为杭州医学所目前唯一一支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突击队,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队长张鹏晖表示:“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就是要传承和发扬汤飞凡先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致力于在生物医药科技的前沿领域——mRNA疫苗技术上取得突破,抢占科技制高点,为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
命名:
以亲身试毒的疫苗前辈之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沙眼患病率约为50%,一度成为医学界的一块“心病”。当时,担任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的汤飞凡负责组织力量攻关沙眼病因。通过仔细研究近20年的资料,汤飞凡认为诱发沙眼的病原不是细菌,很可能是一种病毒。
为了印证这一想法,汤飞凡重新创造了一套方法。经过几百次失败后,1955 年8月,他终于找到一种类似病毒的沙眼病原,并将其编号为TE8。
1957年除夕,汤飞凡将TE8的培养液滴入自己眼中,亲身试毒。尽管那一年春节发痒的眼睛不断流泪,但他却心情愉悦,因为经诊断,他确实患了典型的沙眼病。为了观察沙眼病的整个病理过程,汤飞凡忍受了40天的痛苦,直到取得完整的资料后才接受治疗。
不久后,汤飞凡的研究结果得到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实验室的确认,他分离出的沙眼病原TE8被称为“汤氏病毒”。
1981年5月12日,全世界著名眼科医生齐聚法国巴黎,参加国际眼科学大会。大会为表彰汤飞凡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授予他“沙眼金质奖章”。
“在当时实验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汤飞凡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我国原研疫苗研究,培育疫苗科研人才,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张鹏晖说。
攻关:聚焦原研mRNA疫苗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聚焦mRNA碱基修饰,实现人工设计mRNA在细胞内的高效表达,促进了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的研发,推动mRNA技术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mRNA技术是未来极其重要的战略生物技术,几乎能够针对所有疾病开发药物、疫苗等,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张鹏晖说。
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以抢占mRNA疫苗这一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制高点为己任,一边探索mRNA修饰与创新设计新技术,开发新型递送载体和器官靶向递送系统,研发出呼吸道合胞等mRNA传染病疫苗;一边基于人工智能挖掘鉴定肿瘤新抗原,建立全流程个性化癌症疫苗开发平台,研发针对胃癌、三阴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的mRNA癌症疫苗。
“我们按年度、季度、月度精心规划工作目标,绘制清晰的工作蓝图,并辅以严密的实施路径图,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定期复盘机制,及时调整策略,保证攻关任务顺利进行。”张鹏晖介绍。
同时,突击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将青年科技工作者吸收进突击队,充分发挥年轻人“敢想、敢干、敢拼”的特点,让他们在科研中快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科技工作者。
“我们还建立了创先争优的评价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队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活力和潜力。”张鹏晖表示,“立志要抢先掌握mRNA技术,开发出中国人自主可控的mRNA疫苗,让中国在mRNA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初心:继承和发扬老科学家精神
“我宣誓,我们是汤飞凡mRNA疫苗攻关突击队队员,我们将始终以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始终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之职责,勇挑重担、服务国家;始终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之目标,不忘初心、攻坚克难。自觉担当科技报国之重任,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之血脉,坚定诚信科研之信念,为实现本突击队突击目标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坚决完成所党政领导班子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为了更好践行誓言,突击队在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强化对队员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武装。立足于实际,开展丰富且有力量的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凝心聚力,促进科研产出。在党支部内,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传帮带”作用,引领全体队员勇挑重担。积极对符合入党标准的队员进行政治吸纳,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此外,突击队还开展“学习汤飞凡精神”系列活动,组织观看汤飞凡相关文艺作品,举办“致汤飞凡的一封信”活动,实地探访汤飞凡办公旧址等,推动汤飞凡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激励队员对标对表,以此强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信念。突击队还通过弘扬和表彰“身边人”“身边事”,发掘身边的“汤飞凡”,发扬和丰富科学家精神。
(作者系《科苑党建》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