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创新团队党支部:聚变能“点灯”征程上的战斗堡垒
作者: 钱金平            发布时间:2025-2-20 14:16:44

扫一扫阅读


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创新团队党支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创新团队党支部是开展东方超环(EAST)物理实验的中坚力量。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6月,目前有28名正式党员,其中22名具有博士学位,19名为副高以上职称,主要承担长脉冲高参数磁约束核聚变物理控制与运行任务。经过长时间努力,我们成功实现世界上最长时间可重复的高约束模式403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未来稳态聚变堆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深知党建要与科研深度融合,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服务科研攻关目标。在党支部建设中,我们始终围绕“面向未来聚变堆,实现稳态高性能运行”的科研目标,坚持“党建赋能、引领发展”的思路,形成“党建+大科学文化”的工作理念,持续在大科学装置运行中激发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动能。

欲筑室者 先治其基

可控核聚变研究是一项大科学工程,需要多学科协同。团队包括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运行组、超高真空技术及加料组、超导磁体失超检测组、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组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组。

党支部抓住每个科研骨干的学科优势,积极统筹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和聚变工程技术等相关学科协作交流,发挥每个团组的作用,激发科研骨干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员构成和学科特点,支部委员有针对性地宣讲党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国内外创新形势;坚持“三个带头”,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党支部还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科技攻关协同创新实践。

文化润心 共建共促

为解决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工作形式单一、载体缺乏、覆盖面不广、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我们加强与其他党组织的联建共建,注重将党建与大科学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有温度、有亮度的组织生活。

党支部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离子体物理教工党支部开展“携手促党建 共筑聚变梦”联合共建活动,加强党建交流合作,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聚变所党支部联合开展“协力攀高峰 协作促发展”共建活动,共同推动我国可控核聚变事业蓬勃发展。

在党支部内部,我们充分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精神,将创新文化建设融入党建工作。定期开展致敬坚守EAST升级改造一线工作者活动,为他们克服高温、甘于奉献的精神点赞,鼓舞党员士气;组织致敬活动,让一线科研骨干“受关怀、心不凉”,激励大家攻克一个又一个物理实验难题;打造“卓越论坛”系列活动,以思想碰撞、学术研讨、人文素养为主题,让青年骨干在互助和分享中不断成长、进步;搭建互助桥梁,形成“心连心,难同当”互帮小组,利用集体力量共同为装置顺利建设运行保驾护航。

典型示范 激发活力

落实重大任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是检验党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党支部提出“党旗高扬、党员带头、活力满满”的工作口号,坚持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党员行为。结合研究室和课题组科研工作实际,通过集中学习、线上阅读、知识竞赛、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

在人才建设方面,党支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本土化人才,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注重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发党员内生活力,着力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效应。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科研骨干迅速成长,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队伍。多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党支部吸纳1名“杰青”入党,相关事迹入选中组部人才入党案例,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让党支部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是我的责任。党支部将持续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努力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凝聚广大党员在聚变能“点灯”征程上勇毅前行。

(作者系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