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营养与健康所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见微知著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作者: 诸葛爱燕  通讯员顾晶晶            发布时间:2025-2-20 14:23:19

扫一扫阅读


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开展“聚焦研究生成长之路”主题党日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坚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聚焦“重大慢病防控与老龄健康促进”需求,持续打造科研主题特色党建品牌“见微知著”,从“小事”着眼,从“微观”入手,有效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用好“微平台”,在党支部工作中突出针对性。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积极推行研究所职能部门优秀管理骨干到科研党支部担任兼职第一副书记机制,打造“两桥梁一平台”新阵地,有效发挥管理与科研、党建与科研之间的双重桥梁作用,搭建管理骨干成长锻炼的平台。党支部利用新媒介打造“随心说”交流平台,完善意见反馈机制,鼓励每个党员或选取一个角度、或从一个实例切入,以小见大,建言献策,通过构建“管理—科研—X”协作链,实现管理手段与方法的跨部门联动,进一步形成党支部为学生、职工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合力。党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围绕抢占重大慢病防控与老龄健康促进领域科技制高点组织支部党员交流研讨,并依托“研究生成长之路”“毕业生发展之路”等系列主题党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真作为,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凝聚人心、服务学生和职工、推动科研业务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好“微交流”,在联学共建中拓宽视野。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充分发挥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基础优势,坚持“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借助结对共建的合作机遇,切实把党建共建抓出成效、抓出特色,在国家重大任务谋划与实施中强化协同作战,推动产学研医深度合作。近年来,党支部先后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汤臣倍健、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组织了一系列理论学习、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路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承担国家、地方、企业等科研项目,拓展了党建工作的内涵和深度,构筑了从基础科研到转化应用的桥梁,把各方面要素聚集到抢占科技制高点要求上来,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组织建设互促、党建载体互融、结对携手共赢”的总体目标。此外,党支部搭建内部交流平台,探索建立支委扩大会机制,定期邀请党内外研究组长一起学习研讨,及时传达院党组最新工作要求,坚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引导科研人员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面向全体科研骨干宣讲工作纪律要求,切实以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每位科研人员“身在、心在、精力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上,起到了良好效果。

做好“微行动”,在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展现新担当。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注重强化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思政教育,擦亮研究所“营火青年”党建品牌,连续4年组织学生参与“营火杯”实验技能大赛,鼓励青年以岗位为舞台,扑下身子钻研专业技能,以技能切磋促进科研交流。通过吹响技术比武冲锋号,点燃科研青年的科技报国梦,促使他们由持续升级实验技能拓展延伸至优化实验工具,进一步激发创新火花。强化青年科研人员组织化科技攻关意识,激励他们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展现“既能分工作战,又能协同发力”的攻坚精神,争做青春赛道上的奋斗者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党支部深入开展“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主题活动,贯彻落实好“基础研究十条”,积极引导科研骨干勇闯“无人区”,多名研究组长勇于担当,牵头“揭榜挂帅”重大科研任务。及时成立党员攻关先锋队,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效能”,推动建制化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比如,聚焦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高发肿瘤,系统揭示了肿瘤休眠及重激活、肿瘤细胞命运决定及微环境重塑等调控机制,为肿瘤预防与诊治提供了靶向干预新策略和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实现千万美元转让。近两年,党支部内一批科研骨干得到快速成长,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成长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器官发育与稳态维持的关键脂质代谢物及其调控网络”项目首席科学家。

下一步,营养与健康所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支部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大力践行老一辈科学家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努力在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上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诸葛爱燕系营养与健康所肿瘤与微环境党支部副书记、科技规划与任务处副处长,顾晶晶系营养与健康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