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沈阳自动化所蒋新松逐梦深海科技攻关突击队:聚力攻关 逐梦深海
作者: 胡志强            发布时间:2025-2-20 14:16:44

扫一扫阅读


蒋新松逐梦深海科技攻关突击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新松是我国著名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专家,是我国机器人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战略科学家。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提出“献身、求实、协作、创新”的八字所训。一代代“海人”形成“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海人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极速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引领项目团队践行蒋新松的精神品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党委成立了蒋新松逐梦深海科技攻关突击队。作为突击队队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一直在思考、凝练和实践如何更好地发挥突击队作用。我将其总结为“一个目标”和“四个抓手”。“一个目标”是在所党委领导下,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打造一支敢打硬仗、团结共进的人才队伍。围绕这个目标,突击队通过“四个抓手”开展工作。

抓组织。目前,突击队承担的任务级别高、指标先进、系统复杂、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组织保障要求高。在抓组织上,研究所党委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领导,将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党委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参加重大项目的周例会,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科研攻关机制,从决策部署层面有力推进重大项目。所党委压紧压实责任,结合重大项目情况先后成立党总支、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五保”要求,强化重大项目的科研管理工作。按照科研任务在突击队中成立5个系统分队,按照关键技术成立7个攻关小组,形成突击队抓总任务、分队和小组抓具体任务和技术攻关的组织模式。这些举措为项目的极速推进奠定了基础,突击队工作取得了实效,克服了系统规模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和功能复杂等困难,出色完成重要节点任务。

抓骨干。蒋新松曾说,“科学没有八小时制。”为了科技事业,他几乎每天都保持高强度工作,研究所与他共事过的老同志都由衷佩服他的勤奋。我常以蒋新松的事迹激励自己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以身作则。作为突击队队长,我一直努力探索如何做好组织协调、构建团队合力,推进既出科研成果又出人才的模式。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创建“党建领才、聚焦引才、创新育才、科学用才、暖心留才”的人才队伍组建和培养模式,强调科研和人才培养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产出。比如,在突击队分队长和组长的遴选上,大胆选用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在为青年人才压担子的同时,做好人才培养和组织保障工作,通过“传帮带”“导师制”等方式,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抓思想。突击队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思想引领,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思想建设。党支部深入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关注,谈心谈话;凝练“至勇至坚、至诚至拙、至义至谦、至仁至善”“造超群拔类之器,建海洋无人之境”队训和宗旨;邀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两弹一星”专题报告,组织队员参加蒋新松科学家精神活动月活动、参观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等;在科研一线开展“百日攻坚”“季度攻势”及试验出征仪式、誓师大会等活动,将思想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持续性的工作,用党的理论和科学家精神武装队员思想。

抓关爱。突击队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建立“指导员”制度,在不同科研单元共设立11名指导员。指导员及时了解队员的工作和生活困难、思想动态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开展多次带家属的团建活动,缓解科研人员压力,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开展节日送祝福、国际妇女节为女职工献花、每月为职工庆生、春节走访慰问家属等活动,发放所领导签名的慰问卡片。

让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突击队中涌现出一批践行蒋新松科学家精神的典型。面对项目的严格要求,突击队骨干勇挑重担,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联合优势单位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审核和督导。试验团队顶住巨大压力,毅然选择难度较大的验证方案,经过周密筹划和多方协调配合,试验如期圆满完成,体现了敢拼、能赢的作风。

未来,突击队将继续践行蒋新松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逐梦深海,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贡献不竭力量。

(作者系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蒋新松逐梦深海科技攻关突击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