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建立“四项机制” 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所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5-2-20 14:14:27

扫一扫阅读


《张存浩传》揭封仪式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回顾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史会发现,在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大连化物所总能做出满足当时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的科技成果,并因此享有“代代红”的美誉。为此,我们探寻大连化物所的历史文化足迹,找到了一代代大连化物所人接续奋斗的“红色密码”。

建立领导体制 凝聚工作合力

高度协同和系统谋划是做好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的前提。

大连化物所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院士任特邀顾问、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及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工作专班负责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协同开展全年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通过定期组织工作例会,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凝聚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全面发力推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保障机制 夯实工作基础

深入挖掘整理科学家案例素材是做好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的基础。

一是深入走访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走访慰问老一辈科学家工作,工作专班重走科学家科研成长之路,以视频采访的形式记录科学家工作生活的点滴。目前已整理制作“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访谈”视频30余期,文字资料编撰成《科学者说》。二是深度挖掘档案,探寻档案背后的故事。工作专班通过查阅档案,梳理研究所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举办大连化物所“一年一事一档”展览,充分释放档案资源潜能,让历史档案“活”起来。三是强化资料整理,多维度储存及分类。以传记、专著、动画、微电影、舞台剧等手段,立体展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家精神内涵,增强记录形式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探索传播机制 积蓄动能后劲

行之有效的传播是检验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成效的关键。

一是发挥榜样作用,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大连化物所自2019年起组织成立“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并举办系列报告会,邀请研究所院士、离退休同志、青年科技骨干讲述身边的科学家故事,目前系列报告会已举办18场。二是发挥党支部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党支部是传播科学家精神的前沿阵地,通过组织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活动,旨在打造党支部特色文化品牌,宣传与科研单元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家精神与故事。三是发挥老同志作用,“以老带新”传薪火。创新性开展青年人才走访老同志活动,新入所优秀青年分组走访离退休同志,面对面聆听研究所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切身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作风和宝贵精神。四是发挥教育基地优势,以训促学。发挥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系统性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对象涵盖新职工、青年科技骨干、正高级人员、研究生辅导员等各类重点人群。重点面向青年职工、学生群体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引导激励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家精神。

规范展示机制 搭建互动平台

多维度立体式的展示平台是创新文化成果集中有效展示的窗口。

一是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网站。以“致敬科学家、传承科学魂”为核心理念,大量运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再现科学家们的科研生活、科研成就及背后故事,广泛传播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科学家精神与高尚品德。二是坚持办好所刊《化物生活》。所刊以传统纸媒形式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打造宣传主阵地,常设“学风与科研道德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工作者群像”等专栏,以专题报道、研讨交流、人物专访、特约评论等形式,持续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三是建好用好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依托所史馆和中国科学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建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秉承矢志·化物报国”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基地利用虚拟展馆、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手段,立体展示了科学家的珍贵资料、科研成果及生平事迹,年均接待参观者超2000人次。

当前,中国科学院将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走好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要求我们要持续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通过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模式,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