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使命引领  需求导向 抢占防灾减灾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技制高点
作者: 张坚  通讯员马雅阁            发布时间:2025-2-20 12:16:25

扫一扫阅读


成都山地所新建科研办公大楼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快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是党中央赋予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科技任务。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紧盯国家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及实现中国式山区现代化过程中最紧迫的问题,立足使命定位,强化战略研究,坚持需求导向,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上来,扎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抢占防灾减灾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技制高点。

凝心聚力

树牢抢占科技制高点意识

凝心聚力是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自中国科学院党组2023年夏季扩大会议召开以来,成都山地所围绕院党组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工作要求,按照所长、党委书记带头领学和行政领导、党委委员分工宣讲的基本思路,实现精神宣贯全覆盖。

党政领导带头领学。第一时间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所长文安邦和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晓梅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党组2023年夏季扩大会议、冬季扩大会议和2024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确保会议精神扎实落地。

党委会、所务会研究部署。及时召开党委会、所务会,专题学习研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任务、要求和院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和工作分工,结合所内资源配置、管理改革等问题,谋划抢占科技制高点工作方案,明确“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以国重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人才和各方面资源,持续凝练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的共识。

全所分批分层学习宣贯。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各部门主动对标,围绕如何找准科技制高点、如何服务抢占科技制高点进行工作谋划。各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主题研讨等,就如何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行深入研讨,将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统战、群团组织围绕如何找准山地科学领域科技制高点进行专题研讨。研究所通过所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展示栏等开展集中宣传,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营造创新奋进氛围。

战略引领 锚定未来发展新方向

战略研究是引领未来创新发展方向的核心抓手。为进一步找准防灾减灾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技制高点,成都山地所通过院士咨询、专题调研、动员部署等,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锚定方向。

院士专家战略咨询。紧盯国家在防灾减灾、山地生态环境、山区可持续发展领域以及实现中国式山区现代化过程中最紧迫的问题,先后在成都、北京组织3次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10余位两院院士及部分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管理专家开展战略咨询,提出以数字山地为基盘、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风险防控为支撑、山区绿色发展安全为出口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12个重点方向,为找准山地科学领域科技制高点奠定基础。

科研人员专题调研。面向未来“3+5”年创新发展,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各学科单元和青年科技骨干中开展调研,重点就如何创建新型建制化科研范式与科研生态、如何建设高标准全国重点实验室、如何找准科技制高点等,听取意见和建议。围绕山地自然灾害风险“超前预报、精细预警、精准防控”、巨灾与复合链生灾害风险防控瓶颈技术、生态文明高地与中国式山区现代化建设路径等进行深入研讨,在未来学科规划、科研任务布局、基础研究选题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思路。

全面动员部署推动。在2023年度全所工作总结大会上,所长文安邦以《凝聚创新力,抢占制高点,奋力推进“3+5”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党委书记、副所长罗晓梅专题报告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的工作思路,并结合院工作会议精神和院党组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工作要求,动员要求全所职工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统领,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机遇,积极谋划抢占科技制高点改革举措。

合力攻坚 聚焦重点任务抓落实

加压奋进、合力攻坚是促进工作落实见效的重要保证。成都山地所知重负重、加压奋进,统筹科技攻关、人才队伍、创新平台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高标准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按照抢占科技制高点目标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室务会组建,基本确定四个领域方向及各灾种研究中心负责人和骨干科学家,持续推进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论证完善适应实验室发展的人员遴选、考核评估机制和科技攻关组织模式,完善和推进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任务。

加快“十四五”和基础研究规划实施。一是按照“起步就是决战,开局就是冲锋”的要求,启动实施“高山工程区灾害链”“西南干热河谷土壤生态恢复”“帕米尔高原冰川灾害”等一批重要科技项目,围绕进藏铁路、雅江水电、南水北调工程、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和地方重点科技专项等凝练策划一批储备项目。二是落实《成都山地所基础研究规划》,在已启动4个创新团队、6个自由探索项目基础上,继续推动一批创新团队和自由探索项目的论证。三是设立山地自然灾害与工程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组织核心团队和优势集群协同攻关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问题。

积极谋划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一是组织精干力量争取并承担国家和部委组织的综合减灾与绿色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综合减灾、川藏铁路防灾减灾、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一批重大科技任务。二是积极谋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培育性、引导性科技攻关项目,着力加强与科技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云南省、青海省的对接。三是结合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积极谋划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任务。

加快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一是结合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不断探索人才招引机制创新和突破。二是加快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林芝中心、中巴中心顺利揭牌并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山地灾害大尺度动力学模拟实验平台”“山地链灾害运动与灾害模拟系统”顺利投入使用,研究所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党建引领和思想保障。所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抓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构建和完善了党建“层级管理、合力推进”的运行体系、“支持行政、党政配合”的共促发展体系和“突出实效、覆盖过程”的评价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等方式,在真抓实干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通过党群联动,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创新文化。

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成都山地所党委将持续强化党建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引导科研骨干和全所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张坚系成都山地所所务办公室业务主管,马雅阁系成都山地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