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鸿霄水质学青年突击队:知水治水 活水涌流
作者: 庄媛 发布时间:2025-2-20 11:8:24
|
汤鸿霄水质学青年突击队
每到春暖花开之际,看到蓝天白云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黛色楼屋映衬得典雅而庄重,我总会想象汤鸿霄先生当年是如何用一砖一瓦堆砌起如今的高楼。汤鸿霄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科学成就、高尚品格、大家风范在新时代仍闪耀着光芒,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勇开先河 奉献一生
汤鸿霄先生是我国环境水质学学科创始人、著名环境工程学家,同时也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际、科学与艺术、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少时的汤鸿霄先生广泛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些欧美读物,逐渐萌生了强国复兴思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80年,中国科学院受命给中共中央书记处作环境保护科学报告,汤鸿霄先生参与并负责起草水污染相关部分。次年,该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89年,汤鸿霄先生创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了曲久辉、王子健、尹澄清等一批优秀科学家。至今,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薪火传承三十余载,在促进国家水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地方和企业难题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1995年,汤鸿霄先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逐步形成了“三个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控制科学发展观以及“适度污染的环境控制论”环境保护哲学观点,在絮凝和凝聚基础理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1年,80岁高龄的汤鸿霄先生依然春风化雨、诲人不倦。他在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作的报告中提出,科学技术发展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晶,青年一代应始终牢记服务祖国的使命任务,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开展更广范围的实践与综合。
2022年12月,汤鸿霄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我们失去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失去了一位睿智的人生导师。
知水治水 传承创新
2023年,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青年党员先锋力量,成立汤鸿霄水质学青年突击队,我有幸担任突击队副队长。
回顾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始终以国家和人民饮用水安全保障需求为工作指引,牢记汤鸿霄先生的思想和教诲,系统开展饮用水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创建了从源头到龙头、从工程到管理全方位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形成了系统化解决方案,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而今,汤鸿霄水质学青年突击队不忘初心,紧密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知水治水、甘露润民。突击队队员牢记“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的使命,聚焦饮用水输配过程,揭示铁颗粒物和新污染物引发的水质风险转化新机制,建立厂网协同的水质安全保障新技术。积极投身科普活动,在北京、武汉、厦门等地向青少年展示水质的内涵和发展,讲解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科研攻关历程,分享汤鸿霄先生的科学家精神,点燃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乘风破浪 活水涌流
198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之年,是汤鸿霄先生创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年,也是我出生之年。从小我看到“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标语总会若有所思,希望长大后也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奉献力量。年少时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是初心,当下对饮水安全的攻关是使命。学然后知不足,在环境水质学历久弥新的学科沉淀中,我不断领悟与成长,深感需要学习的东西何其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汤鸿霄先生作为我国环境水质学领域的开拓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和精神财富,教会我们不论科学之路还是人生之路,即便行路难,也要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每当困惑迷茫之时,翻开《汤鸿霄自传:环境水质学求索60年》,我们总能在汤鸿霄先生的科学家精神的照耀下感受到鼓舞和力量,循着汤鸿霄先生环境微界面理论的光芒,奋力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汤鸿霄水质学青年突击队的成立为我国水质学发展注入“活水”,汤鸿霄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也为我们在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满怀信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勇前进。
(作者系生态环境中心副研究员、汤鸿霄水质学青年突击队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