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 工作机制及作用发挥探析
作者: 声学研究所党建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5-02-19 16:54:51

扫一扫阅读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党建优势,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实践在科研一线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以高质量党建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保障,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一、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聚焦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部署推进“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以及野外科考、外场试验等方面成立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科技攻关突击队。

科技攻关突击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使命践行。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突击队作为“敢死队”“尖刀连”,勇于牺牲、敢于胜利,形成铸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内核的时代烙印。科技攻关突击队抱定必胜信心潜心致研,勇闯科学攻关“无人区”,强攻核心技术“腊子口”,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使命践行和时代传承。

科技攻关突击队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关键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大批身在海外的科学家怀揣科学报国的理想毅然回国,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在祖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科技突破和创新成就,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科技攻关突击队凝聚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厚重的创新文化,成为新时代引领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排头兵”“急先锋”。

科技攻关突击队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骨干力量。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攻关突击队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骨干力量,敢打敢拼、攻坚克难,勇于涉险滩、啃“硬骨头”、打硬仗,引领带动科学家群体持续强化科技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二、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现状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开展“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强调,组建以老科学家命名的青年攻关突击队,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打造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截至2023年4月,中国科学院已有98个院属单位成立了295支科技攻关突击队。其中,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142支,占比48.1%。

本课题通过调研问卷形式,调研了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发挥等方面情况。

在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方面,94.78%的受调者所在单位成立了科技攻关突击队,其中成立1~2支的占比62.25%,3~4支的占比16.47%,5支及以上的占比16.06%。科技攻关突击队成立主要依托科技攻关团队或基层党组织,其中依托科技攻关团队成立的占比65.06%。

未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单位的受调者中,92.31%认为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很有必要,有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发挥 “两个作用”。在尚未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的原因中,“所内没有老科学家”和“没有合适的项目”两项均占比23.08%。

对142支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队名进行人工分词和数据清洗后,得到718个关键词,其中出现10次以上的词汇为突击队(136次)、攻关(74次)、科技(38次)、青年(31次)、技术(13次)。

对收集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奋斗誓言进行数据清洗和去重后,得到71条奋斗誓言,进一步分词处理得到424个词汇,主要包含“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奋勇拼搏”等表现积极性情绪的词汇,“黑土粮仓”“滨海草带”等科技攻关项目相关词汇,以及“科学家精神”“听党指挥”“科技报国”“国家队”等描述精神类词汇。

在科技攻关突击队工作机制和作用发挥方面,51.39%的受调者认为有必要制定管理办法;95.98%认为科技攻关突击队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科研骨干和突击队队长,他们是突击队的中坚力量;77.11%表示科技攻关突击队有助于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吸纳;94.38%认为科技攻关突击队在业务中争先创优,能够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研攻关;91.16%认为科技攻关突击队有利于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科技攻关的“突击手”“排头兵”。

三、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的实践行动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党委围绕重大任务,在科研一线成立了5支科技攻关突击队,将党的领导贯穿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在科技组织管理布局中,坚持党的领导,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主责主业,前瞻性部署定方向。声学所党委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能力,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以党建促科研,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突击队奋勇攻关的实践优势。一是瞄准科技攻关的出发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研究所优势资源,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组建科技攻关突击队。二是找准管理服务的落脚点。主动创新组织形式,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推动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在党的建设、战略规划、重大任务、基础设施、基础研究、人才建设等重点领域发挥决策作用,为突击队全力以赴、奋勇冲锋提供组织保障。三是抓准精神引领的关键点。为科技攻关突击队举行授旗仪式,为科技攻关团队出征鼓舞精神、壮大士气。突击队队长均为党员,同时担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实验室或课题负责人等重要职务。

在重大任务攻关中,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功能,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压紧压实责任,系统性规划谋全局。声学所党委紧密围绕建设海洋强国重大需求,坚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主动作为,为创新突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首位。持续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树牢“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践行“国家的声学所,人民的科学家”组织目标,引导突击队队员自觉将个人事业和理想抱负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二是加强科技攻关突击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思想引领凝聚攻关合力。科技攻关突击队依托基层党支部、临时党组织,在外场试验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攻关使命。坚持用好谈心谈话机制,适时开展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三是选树优秀典型,彰显榜样力量,激发队员科技创新活力。声学所党委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不断推进党建和科研深度融合,积极发挥科学家精神在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个科技攻关突击队所在基层党组织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

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强化精神引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担职责使命,先进性实践显担当。科技攻关突击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迫切需求,强化精神引领,坚持国家与人民利益至上,将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技攻关相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发挥好院士表率作用。以声学所首任所长汪德昭院士为科技攻关突击队命名,在攻关一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张仁和、侯朝焕、李启虎等院士耄耋之年担任科技攻关突击队顾问,多次亲临试验一线指导攻关工作,深情讲述老科学家故事,激励队员厚植家国情怀,勇担职责使命。二是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科技攻关突击队在外场试验中利用红色资源,通过专题研讨、实地教学、参观展览、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在科技创新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使命担当。三是打造好精神传承阵地。深挖老科学家精神事迹,推进红色科学家精神资源建设,通过多元化展陈、沉浸式场景、智能化交互等途径,融合科技攻关突击队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高质量打造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拍摄科技攻关突击队先进事迹纪录片,利用多种传播模式打造科技攻关突击队奋勇攻关的宣传矩阵。四是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创新先锋”“敬业标兵”等工作中,积极选树科技攻关突击队的先进事迹及典型人物,号召科技工作者鼓舞干劲、力争上游,多名突击队队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科技攻关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力量加强对科研骨干的政治吸纳,多名队员在外场试验现场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

四、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的思考认识

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要突出政治建设,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要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选优配齐党务干部,发挥突击队队长的先进示范作用,注重队员思想疏导。引领科技攻关突击队秉承勇往直前、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彰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业水准,充分调动工作热情,不断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要围绕中心大局,全面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具备研究所发展特色、符合科技创新攻关特点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紧密围绕“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总体思路,有效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洞察创新发展规律,优化完善突击队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攻克重难点问题,持续增强科技攻关突击队攻关实效。

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要强化精神感召,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攻关突击队承担的多为国家迫切需要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高水平科技攻关任务,具有难度高、风险高、不确定性高等技术特点,要引领科技攻关突击队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坚定科研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时刻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勇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通过强化科学家精神感召,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推动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课题组成员包括倪宏、李浩然、闫玮丽、彭朝晖、白国锋、刘明刚、张向军、田杰、董仙、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