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康:守护旱域生灵
发布时间:2025-02-17 15:36:35
|
杨维康|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致力于干旱区濒危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我国普氏野马、蒙古野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位于天山北麓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重要的荒漠生态系统与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普氏野马的主要原生地。这里除了生活着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普氏野马,还生活着蒙古野驴、鹅喉羚、盘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着梭梭、沙拐枣等荒漠物种,并拥有大面积雅丹地貌,是全球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2005年,卡拉麦里开始进行矿业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在保护区成立之初,蒙古野驴数量不足400头,普氏野马更是一度在卡拉麦里消失。
在这危机时刻,杨维康秉持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工作态度,基于多年的科研成果,于2013年和2015年分别提交了两份咨询报告,得到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随即叫停保护区内的生产活动,着手生态修复,建设生态廊道。2015年至今,他多次作为专家组组长赴保护区指导生态修复工程,并向当地林草局提供了保护区内普氏野马和蒙古野驴等濒危物种的相关科学数据,对启动保护区的整改与生态修复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截至2022年底,卡拉麦里保护区普氏野马总数恢复至332匹、蒙古野驴3400余头、鹅喉羚11200余只。
30多年来,杨维康带领团队常年奔赴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每年在野外开展考察工作时间超过100天。他们克服高寒缺氧等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先后组织、参加了20余次野外考察,重点开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有关项目,获得了关于藏羚羊、藏野驴、马可波罗盘羊和北山羊等濒危物种的重要数据。
多年来,杨维康坚持参加新疆各类保护地的管理规划评审,为当地保护地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咨询。同时,他坚持面向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平均每年受众人数达到千人以上。杨维康先后荣获新疆青年科技奖、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