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孙越强:奋楫争先  探秘风云
            发布时间:2025-02-17 15:19:13

扫一扫阅读


 

孙越强|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深耕导航卫星系统遥感及空间环境探测技术研究,带领团队突破空间粒子探测、短波光学、深空环境等关键技术,为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作出贡献。

2023年8月,风云三号F星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II 型(GNOS-II)开机,成功接收中国北斗、美国GPS和意大利Galileo的定位、掩星和反射信号,与风云三号E星、D星和G星实现覆盖晨昏、上午、下午、倾角轨道的全球时空探测,有效提升了我国高精准大气海洋探测体系的监测和预报能力。

主持研制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的正是孙越强。她长期从事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遥感及空间环境探测技术研究,承担了风云气象卫星、月球与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

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算法研究基础上,孙越强带领团队开展北斗卫星高精度导航信号的遥感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在极弱信号高精度相位测量、低层大气跟踪捕获、反演算法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打破了国际上一直利用GPS开展GNSS掩星探测的局面,在风云气象卫星等多个航天任务中实现了业务化应用,推动我国北斗卫星掩星遥感探测走上自主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在开展技术攻坚的同时,孙越强提前布局探索“无人区”,利用北斗/GNSS反射信号开展海面风速探测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该技术产品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的业务化应用,并创新性地实现了北斗/GNSS反射信号干涉海面测高并应用于海洋重力探测。

除了服务于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孙越强团队的探测数据还被纳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及德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表明我国在该领域走在了国际最前沿。

作为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学科的带头人,孙越强带领团队在空间粒子探测、短波光学、深空环境等关键技术上取得多项创新突破,有力地推进了天基空间环境探测跨越式发展。

如今,中国在轨运行的上百颗卫星上,400多台(套)探测设备都是孙越强团队研制的。这支团队在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