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以青年底色奋进新征程
作者: 邵卫卫            发布时间:2023-2-3 18:10:1

扫一扫阅读


 

“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2017年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奠基人吴仲华先生诞辰百年,时任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用“船骥之托”形容吴仲华先生托起国家民族大业的贤能。

从来到工程热物理所求学的第一天起,吴仲华先生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就一直激励我前行。

1950年,吴仲华先生创立了国际公认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与计算机的发明一起被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评为“国际叶轮机械界的两件大事”。

朝鲜战争爆发后,吴仲华夫妇毅然辞去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工作。1954年8月1日,吴仲华全家以欧洲旅游为名,绕过了大半个地球辗转回到祖国。

回国后,吴仲华先生重视人才培养,亲自制订教学计划、上课、书写讲义;重视实验室建设,亲自兼任实验室主任,建立了叶栅风洞、小型燃气轮机等实验装置。“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这是吴仲华先生的理想与抱负,亦是他回国之后的行动指南。

1992年,在与病魔斗争的最后岁月里,吴仲华先生仍坚持在病床上工作,向有关领导提交了“在我国发展IGCC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建议”。吴仲华先生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报国、奉献一生”的初心和使命。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从最初的怀柔试验基地,到如今连云港的大科学装置,我完成了两个身份转变:从一名懵懂的学生成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燃烧室试验平台负责人,从普通群众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期间,我亲历了研究所的快速发展,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是吴仲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的奋斗誓言,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先进燃烧室技术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受到吴仲华先生在多个复杂环境下,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重基础、重实践,积极培养人才梯队,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激励,我们从基础火焰机理研究入手,完成了从概念、模型到单元喷嘴、燃烧室样机的完整研制过程,成功进行了多型号燃气轮机燃烧室样机的攻关并实现工程应用。尤其在富氢合成气燃烧方面,工程样机已累计运行近4万小时。

面对全温全压燃烧室试验验证条件缺失的现状,我们在远离研究所的连云港盐碱地上,连续多年扎根基地现场,调阀门、拧螺栓、跑加工,研建了国内首套多燃料高温高压燃烧室试验系统,为成功申请研究所首个大科学装置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所有这些积累,都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最大底气。

为支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燃烧室研发,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优先启动,以尽快为专项提供急需的燃烧室全工况试验验证条件。作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燃烧室试验平台的负责人,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吴仲华先生科学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团队成员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在连云港试验基地出差,工程现场就是我们的办公现场,早日建成燃烧室试验平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2021年是燃烧室试验平台建设的关键年,先期启动的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建设、调试和CTF#2燃烧室试验平台工程设计同步开展。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只能设计、工艺、安装、调试等多方工作共同推进。大家披星戴月,连续奋战60天,终于在2021年最后一天按计划圆满完成了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3个台位第一阶段的全部调试任务。至此,CTF#1成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设项目第一个投入使用的试验平台,支撑起两个型号燃气轮机燃烧室的研制及装机运行,也成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的首个成果。

今年6月,研究所组建了吴仲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这是研究所第一个以研究所创始人吴仲华先生命名的突击队,我光荣地成为突击队队长。那一刻,我倍感压力,但信念也更加坚定。我想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必须在该站出来的时刻站出来,在该担当的时候担得起。

我想对吴仲华先生说,感恩有您,让我知道只有不断突破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国家更强大。我们会继续奋斗,科研不止,用实际行动告诉吴仲华先生:“请您放心,强国有我们!”

(作者系工程热物理所吴仲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队长,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