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担科技报国使命
作者: 冯起 曹霞 本刊通讯员王焱 毛文梁            发布时间:2022-1-30 10:24:12

扫一扫阅读

2021年12月,施雅风冰冻圈科研攻关突击队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开展冰状雪赛道制作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深入推进“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深入挖掘科学家红色基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砥砺品格、坚定信仰,让百年精神伟力在科技创新中生根,努力锻造一支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立根铸魂,赓续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入党志愿书是申请人向党组织表达入党愿望的庄严承诺,表露了每一位申请人的心迹。西北研究院党委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一书的基础上,依托中科院“信念·奉献·西部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挖掘整理柳大纲、高由禧、施雅风、朱震达等10位党员院士的入党初心故事,赓续红色基因,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科研火炬、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息尚存,此志不移。”1947年,在国民党统治最黑暗、最残酷的时期,施雅风向中共地下党员吕东明提出了入党申请。1985年,施雅风在党员登记表中写道:“尽管已进入老年,不再担任行政领导,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仍然有重大责任,仍应积极贯彻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初衷,在科学研究、培养新进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息尚存,此志不移。”

“把我整个的一切毫不犹豫贡献给党。”朱震达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只要有决心在组织教育下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努力克服自己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自己阶级觉悟,总有一天能争取成为共产党员,把我整个的一切,整个的身、整个的心和自己的生命,毫不犹豫地贡献给党、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微微泛黄的纸张上,笔迹深浅不一,但质朴真切的话语饱含了爱党爱国的一片赤诚。60多年来,以施雅风、朱震达等为代表的西北研究院老一辈党员、科技工作者,满怀科技报国信念,扎根西部,在高寒、干旱、缺氧、贫瘠、高海拔等极端环境气候条件下,奉献青春年华与聪明才智。他们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国家的深沉挚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沙漠戈壁和冰川冻土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的优秀科学家队伍和科研创新团队,取得了大量国际和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为国家解决生态、环境、资源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二、厚植情怀,接力科学薪火

西北研究院党委把中科院“信念·奉献·西部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铸魂”上砥砺奋进,在“固根”上厚植土壤,引导科技人员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向身边的先锋模范典型学习,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之中,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为实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聆听科学家讲党课,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品格。2021年“七一”前夕,西北研究院邀请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余金中研究员为研究生导师作《传承科学精神 科教融合育人》专题报告,学习钱学森、严济慈、黄昆、王守武等多位老科学家严谨、求实、追寻科学真谛的事迹;结合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示范性活动,邀请党员科学家代表苏珍研究员讲述施雅风事迹,报告通过讲述施雅风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阐述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坡头站是中科院最早建立的台站之一,建站60多年来,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寂寞的生活环境,一代代沙坡头站的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长期坚守在沙漠科研第一线,逐渐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沙坡头精神”。在“沙坡头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科研人员扎根于此,淡泊名利、忍耐寂寞,衷心热爱沙漠科研事业,为国家建设和科研事业无私奉献。

成立施雅风科研攻关突击队,让精神指引科研攻关方向。2021年7月,中科院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启动式及体验活动,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向西北研究院施雅风冰冻圈科研攻关突击队授旗。攻关团队将传承以施雅风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听党指挥,扎根西部、服务西部,切实发挥在冰冻圈科学研究中的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坚决完成好攻坚任务,开拓我国冰冻圈研究的新局面,为“一带一路”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勇毅前行,履行使命担当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西北研究院党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学习党史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有机结合,聚焦主责主业,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旗在科研一线飘扬”“十四五”规划制定、国重重组等作为学史力行的重要抓手,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

开展“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以组织力凝聚战斗力。对照“四个提升”要求,通过组织党支部工作推进会、党建工作督查、发布支部工作月度指导单、及时推送学习材料和党课课件等多种方式,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各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党建科研同频共振,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西北研究院现有26个野外台站,常驻野外台站连续半年以上的党员超过全部在职党员的三分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地,党委一是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通过建立党小组、临时党支部等多种方式,让党旗飘扬起来,让党的工作延伸至科技创新最前沿;二是在15个野外台站建立党员主题教育延伸基地,推动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深度融合。

大力宣传新时代科学家奉献西部事迹。通过组织“一所一人一事”事迹报送等活动,讲好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坚守西部、甘坐“冷板凳”的奋斗故事,充分展示西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新风尚新作为。

西北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时刻牢记我们是“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继续发扬“牦牛精神”“骆驼精神”,传承践行老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时代责任,努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不可替代的创新贡献。

(作者冯起系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曹霞系西北研究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王焱、毛文梁系西北研究院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