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陈宁生:与泥石流打交道的人
            发布时间:2022-1-30 10:02:30

扫一扫阅读


 

陈宁生|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作为野外观测研究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从事野外观测研究30多年,参与国家应急减灾60多次;是全链条减灾成果的创新者,完成国家咨询报告27份;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研究成果产生效益达103亿元,受益人口达130万。

陈宁生是千百万野外观测和勘查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在云南蒋家沟观测了10年的泥石流,主持建设了中科院波密地质灾害观测研究站,足迹遍布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福建、浙江等20多个省份的1万多处泥石流灾害点,调查获得了50余万条泥石流第一手运动数据。作为我国少有的集理论、技术、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陈宁生10余年来先后60多次深入汶川灾区、四川矮子沟、福建芦庵坑沟等灾害现场参与应急勘查处置。2021年,先后8次作为国家应急专家组成员参与青海玛多地震、四川天全泥石流等应急减灾工作。

陈宁生实现了从理论、技术到应用的全链条科研成果创新。他提出的创新泥石流物源控制理论、早期干旱和地震驱动地质灾害发育机制理论得到行业认可;建立的分级多指标泥石流预测、预判与预警系统,首次实现了泥石流区域动态预测,极大减少了误报漏报;构建的泥石流高效能工程调控关键技术体系,有效延长了防治工程寿命;主持的樟木口岸滑坡勘查评估成果入选中科院2013年19项代表性成果之一;主持的天山天池泥石流防治工程,促进了天山北坡谷地森林保护,支撑了天山成功申遗。

陈宁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首次连续10年实现对四川、西藏及我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成功预测,产生经济效益达103亿元,减沙效益超过1.39亿立方米,减灾受益人口达130万;完成的27份重要咨询报告极大地支撑了科技思想库建设,15条技术规范为我国灾害勘查设计与监测预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支撑。

陈宁生积极投身教育和减灾科学知识传播领域。20多年来,他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近50人,获得2020年“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通过四川电视台、“宁生与你话防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传播减灾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