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中有效发挥突击队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为例
作者: 金属研究所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联合党建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5-04-15 15:11:51
|
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和独特作用,成为当前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一、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现状
(一)总体情况与种类划分
目前,中国科学院有两种突击队形式,分别是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和以任务名称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推进组建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2021年7月,首批3支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授旗。截至2024年3月,我院成立445支科技攻关突击队,其中以老科学家命名的188支。
根据调研,总体上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都承担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根据所承担攻关任务属性的不同,课题组结合前期调研,将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大致划分为基础前沿探索类、重大工程技术攻关类、野外科考和外场试验类三种。
基础前沿探索类突击队的典型代表有国家天文台南仁东射电天文技术突击队,重大工程技术攻关类突击队的典型代表有力学所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野外科考和外场试验类突击队的典型代表有南京古生物所李四光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科考突击队。
(二)面临挑战与问题分析
缺乏健全的全院层面的突击队建设指导性文件,日常运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我院尚未在全院层面形成统一的突击队建设指导性文件和运行管理机制,现有文件未对突击队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工作目标、队伍建设、日常管理和考核激励等进行明确规定,院属单位缺乏明确的文件依据。
突击队作用发挥机制尚待丰富和完善,在重大科技任务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做到优化突击队的组织结构,打破原有课题组、部门甚至研究所界限,科学配置创新人员和创新资源,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大兵团攻坚机制,从而在精神激励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突击队组织模式,突出突击队的组织属性,优化组织结构,合理分配任务分工,聚焦组织化集体性团结奋斗,更好发挥“队”的集体作用,为科技攻关任务完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是研究突击队作用发挥机制应该关注的重点方向。
突击队党组织建设有待完善,党支部与突击队的融合度需进一步提升。根据调查问卷,现有突击队大部分依托固定科研部门或团队组建,不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化组织,队员仍隶属原有科研部门或团队,组织关系也隶属原有科研部门或团队所在党组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并未单独成立党组织。突击队与党支部更像是一种挂靠关系,紧密度和融合度有待提升,党支部对突击队的针对性指导存在不足。
二、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属性和作用发挥模式
(一)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属性
政治属性。在关键领域努力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不仅是重大科技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突击队首先必须是一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政治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队伍,政治属性应是突击队的第一属性。在突击队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政治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科技创新各方面、全过程。
组织属性。突击队是我院以基础前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野外科考和外场试验等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为牵引,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突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整合优势科研力量,瞄准特定攻关目标组建的科技攻关队伍,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科技攻关组织形式,是我院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
精神属性。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传承的不仅仅是名字,更重要的是精神。精神属性应作为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的标志性属性,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突击队的显著特征。推动突击队建设,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传承和弘扬好科学家精神,必将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攻坚属性。凝练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主要途径和关键之举。突击队作为一支科研队伍,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解决科研攻关任务中最急难险重的问题,完成抢占科技制高点终极使命。如果政治素质是突击队的底色,科学家精神是突击队的灵魂,严密的组织是突击队的基础,那么攻坚属性即强大的科研攻坚能力是突击队最根本的属性。
(二)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作用发挥模式
政治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将建制化科研的特色和优势聚焦到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上,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强化使命担当,激发动力、汇聚合力。在突击队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做好政治动员,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激发队员战斗激情。
精神铸魂。在突击队建设过程中,通过授旗、凝练奋斗誓言等方式,不断强化突击队队员的身份标识和身份认同;利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等,实地感悟科学家精神;通过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学习和传承老科学家精神。这些举措为突击队注入了科学家精神活的灵魂,不断鼓舞和激励突击队队员以老科学家为榜样,在抢占科技制高点过程中攻坚克难。
组织强基。突击队为重大任务攻关提供了一种新的科研组织模式,通过任务牵引,打破课题组、部门甚至研究所界限,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整合优势科研力量形成攻关团队,配置创新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充分发挥我院多学科、体系化、建制化的独特优势,为攻关任务完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攻坚制胜。“攻坚”有两层意思:一是攻打强敌或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二是花大力气突破科学、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从词语起源来看,突击队天然具有攻坚属性。为增强突击队的攻坚能力,入选人员原则上应该是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人员;应加强突击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表率作用。
三、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运行与管理机制
(一)成立条件
命名科学家选择。选择合适的科学家作为命名对象至关重要。用于命名的老科学家应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显著贡献和卓越成就,在国内外得到高度认可,且具备坚定的科学信仰、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增强突击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成立不久的科研单位,选择的老科学家应与突击队的任务和创新文化相契合;对于有一定历史积淀的科研单位,应优先选择本单位老科学家,以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文化传统。
攻关任务选择。突击队的核心目的是针对高难度科研任务进行集中攻关,这些任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前瞻性。攻关任务往往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等特点,要求科研团队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协作能力。攻关任务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追求理论上的突破并关注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人员构成与资源配置。突击队应具备合理的学科结构和人员构成,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青年学者和技术人员等,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带头人选择尤为关键,需具备高政治站位、坚定意志和出众能力,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攻克科研难关。在资源配置方面,院属单位需为突击队创造良好条件,落实人才政策,在梯队建设、条件支撑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支持,确保科研工作安全稳定进行。
(二)运行机制
强化科学家精神引领。通过组织学习老科学家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激发突击队队员的科研热情和使命感,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管理和科研活动。
给予配套资源支持保障。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配备先进科研设备,提高科研效率;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与科研紧密结合,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应率先垂范,积极参与科研攻关,勇挑重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激发突击队队员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是确保科研任务高效推进、科研成果高质量产出的关键环节。考核标准应紧扣科研任务实际,融入党建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对优秀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团队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考核管理需持续改进与优化,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加强和改进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的建议
政治上,着力提升突击队政治站位,强化使命任务驱动意识。突击队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尖刀连”“先锋队”,要带头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理解,深刻认识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中所承担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不断强化“国家队”“国家人”“国家事”“国家责”意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提高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强化使命驱动,提升思想认识。
管理上,持续深化院层面宏观指导,健全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在功能定位上,坚持传承精神、孕育成果、培养人才相结合;在工作目标上,坚持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培育凝练攻坚精神相结合,着力打造突击队品牌;在队伍组建上,明确突击队组建条件、组建程序、管理要求,建立突击队队员退出机制,完善突击队组织形式;在日常管理上,建立健全突击队工作的组织管理、跟踪评价;在激励机制上,加强优秀突击队集体和个人典型选树,加强对突击队中非党员骨干的政治吸纳;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在攻关任务中发现、考察、培养青年骨干人才,纳入研究所人才培养体系。
组织上,突出抓好突击队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一是选优配强班子。应充分发挥“头雁”作用,选择科研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组织管理水平高、群众号召力强的同志担任突击队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作为突击队的主心骨。二是打造坚强党支部。在成立突击队的同时成立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在统一队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抢占科技制高点思想自觉上下功夫;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在建立健全推动攻关任务落实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强组织关怀,在主动协调解决队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上下功夫;营造创新氛围,在落实院所两级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创新党组织组建模式,在野外科考和外场试验类突击队中探索建立功能型党组织。
精神上,多元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文化和技术传承。一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光荣传统。二是加强科学家精神载体建设,对突击队形象标识进行明确规定,增强品牌效应。结合实际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进一步加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夯实突击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三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同时,加强对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学技术体系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丰富和拓展所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体系。
(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陈星秋、邓强、卓君臣、王英、王殿珊、曾光强、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