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党建聚心 抢占空天领域科技制高点
作者: 侯金良            发布时间:2025-04-15 14:23:03

扫一扫阅读


天马望远镜运行团队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背后,充分体现了上海天文台党委“围绕创新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创新”取得的新成效。我们坚持党建与科技创新双驱并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研体系升级,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夯实基层党建 推进科研范式变革

20世纪90年代起,面对国家对深空探测、时空基准、导航测量、星系宇宙学等前沿领域的迫切需求,上海天文台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和工程任务的深度融合,坚持“两种科学观”并存的发展模式,确保科研工作紧扣国家战略布局,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技术突破”的循环中形成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该模式对上海天文台的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方式、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标准、管理队伍组建、规章制度制定等都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过程中,上海天文台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推进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坚持将科学家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党日等,激励年轻科研人员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紧扣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邀请在工程研究方面起步较早、经验较丰富的兄弟院所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传授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克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研究理念和文化的反差,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

党建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科研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上海天文台在星系宇宙学及致密天体研究、月球与深空探测多目标高精度实时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定轨、高精度空间基准与应用等多个研究方向上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党支部 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实现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需要有效抓手和有效载体。上海天文台党委始终把做强做实党支部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点线面”结合,深化“支部建在实验室”内涵,让党旗飘扬在科研一线,助力上海天文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科研目标实现。

面对学科交叉、大项目攻关等新需求,上海天文台党委及时调整和优化党支部设置,鼓励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团队、创新团队建设等有机结合,引导党员科研骨干将自身的研究基础、科研志向与国家需求融合,参与学科建设,破解发展难题。

在各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天文台的科研文化氛围日渐浓厚。通过深入开展党建活动,叶叔华、朱能鸿等一批新老科学家的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台内形成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良好风尚,科研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为上海天文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队”带面 锻造攻坚精兵劲旅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示范标杆和行动榜样,为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上海天文台围绕探月工程四期、氢原子钟研制、自主先进空间基准平台等国家重大任务,先后组建叶叔华自主先进空间基准平台党员突击队、VLBI野外建站党员突击队、翟造成氢原子钟党员突击队。

通过党建引领和党员突击队的示范带动,上海天文台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上海天文台党委坚持以“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吸引进组织”为理念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一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迅速成长,成为天文台的科研骨干。近5年,共有18名优秀中青年人才加入党组织,为上海天文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组织保障。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一年。上海天文台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勇担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基础研究实现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向“该干什么”转变,应用研究从国家急迫需求和战略需求出发凝练科学技术问题,树立最高标准意识,敢于“揭榜挂帅”、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打硬仗,共同推进上海天文台创新发展。

(作者系上海天文台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