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署 以抢占科技制高点统领改革发展
作者: 张向军 发布时间:2025-02-20 10:14:16
|
新疆生地所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合唱活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全国科技大会上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殷殷嘱托,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谋篇布局,无一不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界寄予的厚望。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党组2024年夏季扩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目标要求,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谋划部署改革举措,狠抓科技任务攻关、人才队伍建设、治理能力提升,奋力开创研究所发展新局面。
贯通上下合力,强化政治引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主体责任、纪委专责监督作用,强化政治监督,坚持自上而下,将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传导至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强功能 固堡垒 促攻坚”行动,加强重点科研平台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开展“党旗插在科考路上”活动,在科考任务中组建临时党支部、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为做好科研工作提供政治引领。
把握主次关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决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抢占科技制高点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握好主次、轻重、缓急。要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凝练重大项目清单,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推动重大成果产出,抓好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执行,加强凝练重大咨询建议成果。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推动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库、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纳入国家相关重点科研平台体系。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实施“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
坚持引育并举,用好用足人才政策。抢占科技制高点,关键要有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要坚持党管人才,着力提升培养和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能力。坚持按需引才、精准引才,梳理主攻方向领军和青年人才清单,建立引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国家、院、自治区、研究所四方叠加的政策优势,全方位保障人才待遇。深入实施“胡杨计划”,着力培养造就领军及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开展“东部博士西部行”活动,加强引进优秀青年后备人才、特别研究助理。稳定支持青年创新团队,优化创新人才分类评价机制。
加强双向激励,提振队伍精神。抢占科技制高点是我院面临的一场“战役”,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是决定这场“战役”成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强正面精神引领,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尤其是传承老一辈科研人员扎根边疆、艰苦奋斗,为各族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建好用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才。另一方面,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反面警示教育,注重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规范科研原始记录,解决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避免违纪违规和科研不端问题发生。
深入层层问需,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决定》提出,要“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开展科技攻关,是提升党委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要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和完善“我为科研人员办实事”长效机制,走近科学家、走进实验室、走进野外站,俯下身子向干部职工问需、问难、问计,既要高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也要积极推动解决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的重要举措,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改革的蓝图已绘就,冲锋的号角已吹响。新疆生地所党委将集中精锐力量,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加快抢占干旱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制高点,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
(作者系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