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运用“四抓”工作法 力促审计质量再提高
作者: 邹士平            发布时间:2025-02-18 15:14:42

扫一扫阅读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2001年整合成立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队伍体量较大,拥有在职职工2700余人、在读研究生3100余人;二是经济体量较大,近三年年均经费约32亿元;三是大科学装置集中,形成“2+1+2”已建、在建和拟建大科学装置集群。我们把审计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抓组织保障、抓审计布局、抓问题质量、抓整改实效。“四抓”工作法在具体审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合肥物质院获得“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抓好组织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

合肥物质院于2018年设置党建与监督处,2020年组建监督与审计处,保障审计工作独立性。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党委和法定代表人负责审定规划计划、重要问题及整改结果,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负责提出计划、审核报告、组织整改,监督与审计处负责遴选团队、实施项目、把关质量。

二是配强审计团队。在监督与审计处配备的8名人员中,3人持有注册会计师证,2人持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4人具有高级职称。

三是完善内控制度。先后修订《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推动问题整改管理办法》等内控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确保相关制度及管控流程完整适用。

抓好审计布局 落实审计项目

自2019年班子换届以来,合肥物质院逐步推进审计工作实现五年全覆盖。从审计布局上看,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贯彻上级部署。坚持三个“始终贯彻”,即始终贯彻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院党组重要战略措施、合肥物质院党政班子重要决策。落实加强“一把手”监督,持续开展管理部门效率审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持续部署“三公”经费、会议费专项审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部署差旅费与科研财务助理专项审计。通过以上审计项目的实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作风建设有效贯彻落实。

二是紧盯科研经费。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以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为目标不变,坚持以科研经济业务与科研单元双覆盖为要求不变,坚持以科研团队为抽样单位的方法不变。在审计实践中,实行“三个转变”,即转变审计对象,将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纳入审计对象;转变审计重点,牵住大科学装置“牛鼻子”开展多轮审计;转变组织方式,统筹审计资源,同类型项目同部署、同调查、同开展。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开展分支机构、控股公司专项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开展采购、招投标、基建、关联业务等重点业务领域持续审计,揭示过程管理问题。

抓好问题质量 精准揭示问题

近年来,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呈现出项目多、体量大、覆盖广、种类多等特点。为了提升审计质量、精准发现问题,合肥物质院做出以下努力。

一是持续改进方法。以常态化审计做深、专项审计做细、政策性审计做准、探索类审计做活为定位,持续改进审计方法,确保务实管用。例如,采取数据分析先行、现场取证跟进的信息化审计方式,使现场审计有的放矢;采用实地查看、第三方调取资料等方式,拓展问题查实的手段;设计《内部控制执行测试表》,对重点问题量化分析,攻克精准认定的工作难点。

二是精准揭示问题。确定“充分沟通、定性准确、揭示本质”的质量目标,压实三级复核审计过程,实现定性准确、分析深入、透视根本。审计报告做到“双重沟通”,充分征求被审计对象及其管理部门意见,确保定责清晰。

抓好整改实效 务求见人见事

我们紧盯审计“后半篇文章”,夯实整改工作,从几个方面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是整改实现见人见事。整改过程中,确保原因分析、整改措施、问责追责三要素齐备;工作机制上,形成纪委研判机制、问题报告机制和惩戒教育机制。项目整改负责人向纪委会汇报,被审计对象、主管部门、审计组列席会议,纪委会研判整改落实的有效性、适当性;重大问题及整改成效向党政班子报告;对整改不力的个人或部门,予以诫勉、约谈或取消评优;形成年度审计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

二是整改完善内控制度。通过内部审计整改,建立嵌入式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适时动态调整。推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人员兼职、资产采购、基建管理等业务领域完成制度修订,推动单一来源、关联业务、交通费、会议费等重点环节重塑管控流程。

三是整改促进源头治理。注重推动源头治理,克服头疼医头、严管屡审屡犯。例如,针对连号发票问题,研发信息预警系统;针对公务车加油卡与车分离问题,注销加油卡百余张;针对关联业务流程不清问题,启用信息审核系统;针对公务接待费较高问题,缩减费用预算;针对会议费等管控不到位问题,修订现行制度,实现精准管控。

(作者系合肥物质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