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汲取榜样力量  成就精彩人生
——中国科学报社举办五四青年成长沙龙
作者: 李晨阳  许悦            发布时间:2025-02-18 14:31:22

扫一扫阅读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专题报道,挖掘75年来一代代中国科学院人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中国科学报社青年职工在参与该专题报道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身边的榜样,收获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在报社近期举行的五四青年成长沙龙活动中,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维佐,副社长刘英楠和报社团员青年开展圆桌讨论,探讨作为新时代青年、中国科学院人以及一名科学新闻工作者,如何向英雄前辈和身边榜样学习,在新时代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内卷”与“躺平”:

看榜样怎么做

当代年轻人面临的普遍困惑,在两个网络流行词汇——“内卷”和“躺平”上得到集中展现。时代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很多时候让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陷入“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的尴尬境地。本次沙龙活动中,“内卷”与“躺平”毫不意外地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团员徐可莹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很多人之所以陷入“起不来又躺不下去”的境地,是因为没有学会“自洽”。

“许多老科学家在从事某项研究时,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所做的事的意义何在,但他们能很好地‘自洽’,静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徐可莹说,“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职业的意义,明白了我们都是普通人,要学会接受一个‘性价比’不那么高的人生。只要学会‘自洽’,找到平衡点,即便禀赋不同,我们也能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团员梁嫒同样曾在“内卷”和“躺平”间摇摆。她从科学家的榜样故事中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站上顶峰,有些始终踩在平地上、坐着“冷板凳”的人,同样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曾经细碎的工作让我很难有成就感,但现在我做到了‘自洽’,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可以努力做好当下的工作,不出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梁嫒说。

团员闫文艺和陈琪则表示,“躺平”和“奋斗”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过程。

在她们看来,无论选择“躺平”还是“奋斗”,都需要勇气。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也不会总是崎岖不平,就像“奋斗”和“躺平”一样,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奋斗得累了可以躺平一会儿,为接下来更好地奋斗积蓄力量。

“科学家也并非一直在冲刺,他们也有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时候。做研究,更长的时间是在沉淀、积累和反思。做任何事都需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团员高腾说。

“年轻人的活力对于单位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都十分重要。”刘英楠说,“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实现个人和部门、单位乃至系统、国家的‘共赢’。”

热爱与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报社团员青年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认为要想在新时代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需要不断向英雄前辈和身边榜样学习,脚踏实地,勇担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两代科研人,发现他们虽然从事科研工作的时代不同,但拥有共同的‘热爱’。他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热爱的科研方向,因此能够为之接续奋斗。”团员朱献东说。

团员戚金葆则讲述了日常采写稿件过程中接触到的不同科研团队的故事。他看到了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还在埋头苦干,年事已高的院士仍在狭小的办公室里奋斗……“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国家,因为有爱,所以一切困难都不会阻碍前进的步伐。这些榜样为我指明了方向。”戚金葆说。

“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的年代能够弯下腰从‘零’开始搞研究,新时代的科学家能够在充满诱惑的当下沉下心来啃‘硬骨头’,无一不体现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团员孟凌霄说。

在团员王京鹏看来,老一辈通过奋斗达到的高度,让广大青年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也为新时代青年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因此,广大青年更应该胸怀理想、勇担重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认知却不同,需要的是认同。作为科学新闻媒体,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我们的使命之一。因此,我们要接续奋斗、努力前行,踏踏实实做好让大家、让社会认同的科学新闻作品,搭建公众与科学家沟通的桥梁。”王维佐在沙龙最后总结道。

(作者李晨阳系中国科学报社团委书记,许悦系中国科学报社团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