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荣良电子器件与系统抗辐射加固青年突击队:扎根西部 勇攀抗核加固高峰
作者: 李豫东 发布时间:2025-02-18 10:30:02
|
严荣良电子器件与系统抗辐射加固青年突击队
1957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的严荣良,带着“四海为家皆兄弟,但愿长作新疆人”的豪情来到新疆,参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和新疆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前身)的筹办工作。之后,他一直在新疆物理所工作。
1981年,面向国家对航天领域和半导体器件发展的需求,严荣良开创了固体辐射物理学科。他带领团队最早在国内开展星用集成电路辐射效应研究,在宇航器件抗辐射加固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取得多项原创科技成果并成功得到应用,为我国航天工程、核工业装备研发和国产抗辐射器件研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了传承和弘扬严荣良“扎根边疆、报效国家”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凝心铸魂、解决我国核工业发展抗辐射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新疆理化所党委研究决定,在严荣良诞辰88周年之际,成立严荣良电子器件与系统抗辐射加固青年突击队。
突击队依托新疆理化所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党支部成立,我作为第四代辐射物理学科带头人担任突击队队长,带领队员面向航天、核工业、核心电子器件自主可控的重大需求,瞄准抗辐射电子学领域前沿,深耕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努力开展光电器件与载荷辐射效应、抗辐射电子系统与智能装备核心攻关。
突击队综合运用辐射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光电子、可靠性工程和软硬件相关理论与方法,致力于揭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在辐射等极端环境下的退化机理。通过建立器件与系统极端环境适应性试验评估方法,我们不断探索抑制性能退化的原理与技术,研制出满足辐射等极端环境应用的高可靠器件、系统与装备。
当前,我国光学卫星与载荷快速发展,对光电成像器件抗辐射性能评估及保障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对此,我们研制出国内首套光电成像器件抗辐射性能检测设备,具备了CCD与CMOS图像传感器辐射效应全参数测试能力,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建立光电器件电离总剂量、位移损伤试验评估方法,成果应用于国内航天工程、器件设计及载荷研制单位的卫星光电成像器件试验评估,保障了“风云”“遥感”“高分”系列等重大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
面对我国核工业抗辐射相机与机器人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局,突击队队员协同推进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经过5年的连续奋战,先后研制出系列化抗辐射相机、照明光源及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专用相机较传统采用重金属屏蔽防护的产品抗辐射性能提高100倍,而重量仅为其百分之一。相关产品应用于核工业智能机器人与装备研发,实现了核心部组件自主可控,为我国核电站运维、核安全应急、核工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到中核集团、中广核等多家龙头企业的青睐。
在辐射物理学科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在严荣良科学家精神引领下,突击队不断突破自我,勇担重任,不畏艰难和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难题。突击队构建的一流研发平台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使新疆理化所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总剂量辐射效应试验单位;建成国际唯一可在10~60MeV范围连续可调的高束流品质质子加速器,填补了国内空间位移损伤试验能力的空白;多年来圆满完成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嫦娥七号等各类国家重大型号任务元器件辐射效应评估试验。
卓越的科研成果也让突击队获得多项奖励。“十二五”以来,突击队累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突出贡献奖1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百余篇,获批中国发明专利近30项。2023年,我有幸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不仅如此,突击队核心队员还在争取建设特殊环境条件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组成新疆极端环境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让科学家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突击队制作了严荣良纪念视频《西部丰碑》,积极申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项目和“一所一人一事”先进事迹,多举措、全方位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更加蓬勃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拼搏斗志,为我国抗辐射加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新疆理化所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严荣良电子器件与系统抗辐射加固青年突击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