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高擎科学家精神火炬 迈上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
作者: 孙雷            发布时间:2024-2-28 3:35:56

扫一扫阅读


“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也是中国科学院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核心任务。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科学院基层党组织,我们必须高擎科学家精神火炬,在科研人员中弘扬“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汇聚科研“国家队”的创新力量,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涵养“源头活水”,做好内容挖掘和载体建设

身边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精神,能够引发情感共鸣,激励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此,我与所党委委员一道,认真研究制定“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落实的整体思路和工作计划,积极打造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精神家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持续做好内容挖掘和载体建设,涵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源头活水”。

系统梳理所史,凝练精神内涵。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研究所的历史正是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奋斗历程的生动记载。沈阳自动化所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第一台1000米级水下机器人和第一台6000米级水下机器人。我们以2021年建设所史馆为契机,对研究所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凝练了研究所科学家精神的两个维度。一方面,以蒋新松、王天然、封锡盛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我国早期开展水下机器人科研攻关实践中形成的“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凝心聚力、敢为人先”的“海人”精神,成为研究所别具特色的科学家精神。另一方面,蒋新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治所方针,后来被确定为研究所所训,即“献身、求实、协作、创新”。两个维度虽在表述上稍有不同,但内涵上却是一脉相承,经过数十年的积淀与传承,共同构建起研究所科研文化价值观。

广泛采集素材,建立老科学家资料库。老一辈科学家是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富矿”。2022年,所党委组织策划老科学家资料库建设工作,通过采访离退休职工、查阅档案和资料等,整理形成了涵盖200余位老科学家的资料库,包括首任正职所长、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蒋新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和封锡盛,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先驱之一宋国宁和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专家谈大龙5位老科学家,以及其他以正高级职称从本所退休的科研工作者。这些资料的采集,为后续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作品创作与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

优化功能设计,建设并获批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研究所在所史馆、科技成果展馆和蒋新松塑像广场的基础上,扩容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并于2022年10月获批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我们将示范基地打造成“四场馆一广场”的融合式体验平台,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提供了平台支撑。在内容方面,示范基地还原了蒋新松办公室,包括办公区域物品、生平介绍、入党志愿书、名言展板、专题影片播放区等;陈列了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所内人员广泛征集的老照片、手稿、图纸、科研工具等,使参观者可以直观感受我国机器人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脉搏,以及沈阳自动化所老一辈科学家为此做出的努力。

二、精心“建船搭桥”,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沈阳自动化所党委通过精心打造纪念蒋新松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思想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作用,为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搭建“船”和“桥”。

丰富活动形式,擦亮纪念蒋新松活动品牌。创立传承和弘扬蒋新松精神活动品牌,包括清明节祭扫活动、五四青年学术交流会、诞辰日纪念活动等。清明节前夕的祭扫活动是年度纪念活动的开端。近年来,随着“弘扬蒋新松精神、赓续科研创新之魂”学习周活动的深入开展,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新职工和研究生代表、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团队代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入党积极分子等都参加到活动中来。活动内容包括向蒋新松塑像献花及默哀、重温感人事迹、重温老科学家入党志愿书、观看纪念影片、开展主题宣讲、制作金句海报等。策划开展蒋新松诞辰日纪念活动。2021年,为纪念蒋新松诞辰90周年,我带领党支部书记代表、科研骨干等前往蒋新松故居和就读学校,重温蒋新松的成长和求学之路;在所内举办专题报告会,邀请与蒋新松共事多年的退休干部作专题报告。此外,为丰富活动载体,我们推动再版《蒋新松传》,制作《镜头中的最美科学家——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纪念短片,配合筹拍《科技脊梁》系列短片等。

拓展活动路径,营造全员参与的新局面。所党委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展开研讨。我本人多次在中心组学习期间作弘扬科学家精神主旨发言,还在沈阳分院党委书记学习日期间作研究所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交流。党支部结合本学科特点设计特色活动,例如,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党支部始终以“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科研团队,在发射场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誓师活动、主题报告会等;机器人学研究室党总支开展支部委员讲党史、科技史活动,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画像和名言海报装点科研环境;水下机器人研究室党总支等组织党员到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所团委组织开展讲述老科学家故事专题组会,组织青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共话科学家精神”主体征文活动并获二、三等奖;所工会在首届职工家庭日活动期间设置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环节。

规范运行机制,发挥示范基地最大效能。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基地效能,研究所建立党委领导、党办主管、多部门参与、群团组织提供支撑保障的运营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将示范基地所呈现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传递给受众,研究所成立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并组织开展讲解业务培训。作为宣讲团团长,我在今年清明节开展蒋新松主题纪念活动期间,以《弘扬与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青年人向蒋新松院士学习什么》为题作宣讲团首场报告。其他成员以示范基地讲解、微视频录制等方式讲述科学家故事,形成了所史和老科学家故事“人人讲”的生动局面。此外,研究所还举办系列专题报告会和分享会,王天然和封锡盛院士结合科研经历作专题分享,“海斗一号 ”团队负责人唐元贵作主题报告。

三、高擎科学家精神火炬,迈上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

沈阳自动化所党委致力于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所内人员对于科研“国家队”身份的自豪感、使命感,将学习与传承科学家精神内化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行动内驱力,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两支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积极践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了“尖刀连”作用。

蒋新松逐梦深海科技攻关突击队是面向国家海洋强国建设重大任务发起设立的,这支由近百人组成的攻关团队汇集了来自不同研究室、学科背景差异较大的科研骨干。在“海人”精神的感召下,突击队队员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大家充分发挥学科专长,开展跨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电磁力学、电机控制学、水声学等多学科技术攻关。

蒋新松光电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面向我国先进航空飞行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极端环境光电探测领域高地,以突破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科技难题为己任,在先进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突击队以“献身、求实、协作、创新”的所训内涵为精神引领,致力于解决制约装备性能提升的核心关键问题,勇于向最难的科学问题发起挑战。突击队深入研究极端环境产生及其对光电探测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偏振特性的极端环境光电探测新方法等,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像素级能量累积红外读出电路芯片,挑战光电芯片极限性能提升,为极弱目标探测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祖国和科学,我心中的依恋和追求”“科学工作没有八小时制”……这些出自蒋新松的“金句”已经成为研究所许多青年科研人员的座右铭,支撑他们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地向科技制高点发起冲锋。

机器人学研究室纳米测量科研团队瞄准半导体产线纳米测量装备研制这一“卡脖子”问题发起挑战。从事纳米测量技术研究十余年的于鹏身先士卒,带领研发团队全力突破纳米测量核心技术。目前,团队研发的纳米测量装备核心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标杆产品水平,实现关键部件全部国产化,并已投入生产线开展实际应用,实现了高端量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持续的自主科技创新,更需要持续用科学家精神鼓舞人心、凝心铸魂,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沈阳自动化所党委将持续开展好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提升与科技创新主责主业的融合度,引领和凝聚科研人员高擎科学家精神火炬,向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发起冲锋。

(作者系沈阳自动化所党委书记、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