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照亮新时代科技创新之路
作者: 动物研究所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2-6-4 17:45:3
|
为推动党建和科研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夯实支部党建工作的理论基础,2021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党委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在提交的研究报告中,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虫鼠害室)党总支、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暨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以下简称进化室)党总支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科院)党总支,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结合各自实验室发展历史和涌现的先进事迹,深入研究科学家精神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科学家精神是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基层党建体系,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完成上级各级党组织部署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也影响着全体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有效挖掘,直接关系到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的完善和强化是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组织保障。如何从思想层面强化基层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实现科研人员“四个面向”理念和实践,是新时代基层党建的重点和难点。
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实践形成的科学家精神,不仅为新时代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创造性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
科学家精神铸就科技报国的丰功伟业
我国一辈辈科学家在国家自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践行着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初心使命,塑造并践行了崇高伟大的科学家精神。老一辈科学家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艰苦奋斗、只争朝夕的感人事迹不断激励后人。
1935年,中国近代动物学主要奠基人秉志在《科学》杂志上呼喊“吾国贫弱,至今已极,谈救国者,不能不诉诸科学。观于列强之对吾国,其过去,现在及将来,令人骨颤心悸者也!故吾国今日最急切不容稍缓之务,唯有发展科学以图自救”,成为代表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强音。秉志一生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将自己的科研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生态学巨匠马世骏一生致力于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等创新理论,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种群变境成长”等一系列创新观点,在植物保护实践、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兽类生态学奠基人夏武平一直积极承担有关农业鼠害研究的国家任务,极大推动了我国啮齿动物生态学的发展。他所做的《牦牛颂》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回望实验室涌现出的诸多重大成果,无不浸透着催人奋进的科学家精神。那些为我国生物学事业发展奋斗一生的老科学家,他们在青壮年时期为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卡脖子”问题,义无反顾地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亲身经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宏大的科学家精神画卷。进化室的几位“老科考”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经历。
黄复生记得在一次青藏科考中,高原反应席卷整个队伍,他和几名队员立足逆境,承担队伍的全部工作,确保科考任务的顺利完成;他们曾背着行囊,攀上珠峰6000米的高度,只为了探索昆虫分布的海拔上限。冯祚建年轻时从四季温暖的广东来到气候迥异的北京,从事动物学研究工作。面对天寒地冻、顿顿无米的情况,他却从未有过回广州的想法。“既然我填报了志愿,国家接受了我,那我就一定要让国家安心。”王书永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每一次科考收获、每一位同行伙伴、每一条采集路线。交通不便的年代,考察路上经常遇到塌方、断桥等情况,但断路从未阻挡探索的脚步。
人们敬仰老科学家,不仅因为他们在年迈之际仍尽心竭力地为科研事业发光发热,更因为他们曾把最美的青春挥洒在一条充满艰险的奋斗之路上。
科学家精神点燃科技强国的不灭薪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是传承和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对待科研创新工作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报国为民的爱国情怀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将可贵的科学家精神发扬光大,推动我国动物科技创新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科院院士康乐在接受采访时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始终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大力支持和推动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国家强大之后,科研人员的思想将会有一定的转变,科学研究不再只是一项工作,而更应被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与理想的重要途径。”
虫鼠害室研究员王宪辉作为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二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蝗虫成灾之谜研究。他跟随康乐院士,积极践行“原始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理念,为我国农业暴发性虫害发生机制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虫鼠害室研究员郑爱华迅速反应,组建疫情攻关团队,带领学生争分夺秒抗疫攻关。他构建了免疫原性强、安全性较好、成本较低的疫苗,在模型动物上表现出非常好的保护效果并成功转化。
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中得到了传承。进化室副研究员梁红斌在数十次野外科学考察中,以身作则、耐心育人,让年轻同志备受鼓舞。在2020年云南考察中,由于持续降雨导致江水猛涨,冲毁了通往钦郎当村的唯一道路,车辆无法通行。为了节省科考时间,身为队长的梁红斌当即决定带领3名学生徒步通过冲毁路段。他一手持捕虫网,一手持斩草的镰刀,不管雨水、不顾疲惫,大步流星。学生们深受鼓舞,紧跟着他的步伐,用时7小时,步行数十公里,终于在晚上按期抵达钦郎当。
科学家精神照亮科技创新前进道路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科学研究为中心任务的基层党组织中,党建促科研是科学家精神在党的自身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理应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宣传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在科研任务攻坚中传承和实践科学家精神。
虫鼠害室党总支常年聚焦科研一线优秀人才,广泛宣扬科学家精神在科研活动中的内涵,同时持续强化科学家精神在党建引领科技扶贫中的作用。如联合阜兴产业园区党总支建立“高粱生态防控示范基地”;利用职工党员掌握的关键农业防控技术,助推定西中草药基地产业脱贫。
进化室党总支尤其注重野外科考实效,于2001年开创性地成立野外临时党支部,为艰苦条件下的野外科考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和组织保障。20多年来,实验室在重大科考项目和科研创新攻关中都会成立临时党支部,带动和激活全体党员、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大家不畏艰险、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科考攻坚的胜利。
科学家精神与国家民族发展同频共振,与中国科技文化一脉相承,是爱国奋斗的精神,是奉献家国的情怀,是献身科学的本色,是不畏艰难的品格,更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书写更多中国创新故事。
(动物所虫鼠害室党总支、进化室党总支、生科院党总支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