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聚沙成塔 初心不改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所研究员田朝光
作者: 温丹 王蕊            发布时间:2022-1-30 11:00:15

扫一扫阅读


田朝光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有人贡献的是一座山,有人贡献的是一粒沙。即使我贡献的是一粒沙,也无怨无悔,因为我也是科技强国的一分子。”这是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田朝光的肺腑之言。

2009年,田朝光来到天津这片科技创新热土,立志科技报国。12年来,他始终初心不改,以一粒沙的姿态,为实现科技强国梦砥砺前行。

在逐梦路上寻找方向

2009年,田朝光结束求学之旅,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国,来到天津工业生物所建立了实验室。

12年前的天津空港片区还是一片工地,研究所的主体大楼正在建设中,看着临时厂房中实验台上摆放的寥寥几件简陋设备,田朝光没有丝毫失落,始终壮志满怀。每天即使在没有桌椅的临时小餐馆里解决一日三餐,田朝光依然对自己科研事业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能回到祖国工作,心里无比踏实。想到即将拥有自己的实验室,那种兴奋感战胜了一切。”从此,田朝光在天津扎下了根,踏踏实实地开始了科学探索之路。

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科院建院60周年。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成就展上,田朝光被中科院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深深影响,决心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实现自己科技报国的宏愿。

回到研究所,他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从那时起,他便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镌刻于心,融入每一个奋斗的日日夜夜,并于2013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新挑战中扎实做事

2016年,低调严谨的田朝光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他欣然接受了党组织的重托,承担起加强支部建设的重任。

“开展支部工作,也要拿出做科研的劲头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确保每一次组织生活走心、不走形式。”田朝光说。

为了让支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田朝光组织大家设计带有党员标志的实验服,在靠近胸口的位置绣上党徽、支部名称、党员姓名,把对党和国家的崇敬、对科研事业的向往、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那一针一线。

作为科研人员,田朝光始终牢记将党务工作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在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他创新形式组织毛泽东诗词大会咏读比赛,带领党员、群众忆诗词学党史,还带头参加图书整理、清雪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讲党课时,他这样动员大家:“我们赶上了千载难逢建功立业的好时代,要摆脱跟班式科研,走原始创新道路,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在田朝光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党员们拧成一股绳,承担了国家、天津市和中科院众多重要攻坚任务,技术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21年“七一”前夕,田朝光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不懈坚持中守望初心

既是孜孜不倦的学术探索者,又是求真务实的党支部书记,肩负双重身份的田朝光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辛苦,反而目标明确——“把国家需要和团队研究方向相结合,带出一支心中有党、心中有国的科研团队”。

科技强国梦的实现,你我的贡献可能只是一滴水、一粒沙。但只要溪流成海、聚沙成塔,将事业做到极致,就一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带着这个想法,田朝光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丝状真菌底盘细胞研究和高效细胞工厂构建,立志解决生物质转化大宗化学品的核心问题。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高光学纯度L-型苹果酸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用途、市场需求大,而现有以石油原料生产的苹果酸光学纯度不够、分离成本高,难以在食品行业推广应用。可喜的是,微生物发酵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开发微生物发酵生产高光学纯度L-型苹果酸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都是布满荆棘和障碍的。田朝光坚定了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勇气和决心,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奔走于企业与实验室之间,历经一轮轮验证、一次次测试,终于成功构建了高效合成大宗苹果酸的工业菌种,与合作企业一起,率先建立了发酵法生产苹果酸的中试生产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有机酸生产新技术,为我国抢占生物制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作出了贡献。

如今,田朝光已成为研究所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所带领的团队也成长为我国工业丝状真菌领域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

(作者温丹系天津工业生物所党群办公室副主任,王蕊系《天津支部生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