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新时代科研院所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依据、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作者: 陆凯阳 丁隽 本刊通讯员李笛            发布时间:2021-4-24 13:41:29

扫一扫阅读


2020年12月,武汉岩土所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达标评估培训会

 

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党支部的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支部延伸,为科研院所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中科院在多次政治巡视中暴露出的问题出发,当下加强科研院所党员教育管理和基层党支部建设,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时代中把握要求,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一、加强科研院所支部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支部建设是党的历史传统

建党之初,党的基层组织称作“组”或“小组”,至中共四大时“党支部”的名称才正式确立并沿用至今。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包括党的支部建设在内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贯彻“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形式。1927年9月,三湾改编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以连设党代表,营、团设党委的组织形式保证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密切了党组织同普通党员和士兵群众的联系。科研院所吸收这一历史经验,将支部建在实验室、科研项目上,实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明确“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1926年7月,中共中央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首次提出“一切工作到支部”,表明了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肯定了党支部在实现党的目标和意志、落实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前沿哨所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优势。科研院所充分吸收这一经验,加强党委对党支部工作的监督和责任传导,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对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研究所的发展目标任务,通过党支部的宣传、组织、动员在全所得到贯彻落实。

(二)加强支部建设是新时代任务要求和强烈呼唤

新时代对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突出支部政治功能,保证正确发展方向。科研院所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突出表现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保证科学事业发展的国家目标导向和人民需求导向。此外,政治功能还表现为有效促进党建与科研融合的能力。当前,中国科技事业面临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科研院所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党建工作,努力完成承担的科研任务,以推动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质量。

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立起支部建设的标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建设规范,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首先,要规范支部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其次,要忠诚履行基本任务,突出抓好重点任务;再次,要健全工作机制,严格组织生活。

提升支部组织力,凝聚科技创新动能。提升科研院所党支部的组织力就是要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增强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号召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把科研院所党员职工力量整合起来服务科技创新事业。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也要坚持需求导向,与科研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着力增强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

二、科研院所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谋划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科研院所党委应该把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定期研究讨论、加强督促指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党委在谋划支部党建工作中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支部工作少,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党员缺少分类研究和管理;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指导支部开展工作时传达部署上级任务多、结合单位实际谋划支部党建工作少;支部党建工作考核结果有效运用机制尚未建立,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是由于科研院所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奖励是衡量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在任务导向和评价标准导向下促成了重业务轻党建的现实选择。此外,科研院所党委班子成员主要是管理与科研“双肩挑”的科学家,对党建工作难以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二)支部建设不够标准规范,组织力有待提升

在支部设置方面,部分科研党支部规模超标,野外站台、工地未依规成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工作流动性较大和长期异地工作的党员按期参与组织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发展党员方面,部分支部没有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科研院所党员出差多、出国(境)多,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重视不足。在组织生活开展方面,党员到会率不高,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格,专题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谈心谈话不经常。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是由于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不严肃、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情况缺乏有效监管,也是由于党员党性意识不强,没有把主动参与支部组织生活、积极履行党员义务提升到政治高度予以认识。

(三)支部书记专业素养不强,示范作用发挥不足

科研院所支部书记多以兼职为主,对党建工作投入时间、精力较少,对党务知识不熟悉,对支部书记工作职责、任务、方法了解不深,开展支部工作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党建工作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支部书记的选配普遍存在重视科研业务能力、轻政治理论素养的倾向;另一方面,党委对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考核监督不够,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需要。

三、新时代加强科研院所基层支部建设路径选择

(一)加强顶层设计:党委加强领导指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一是要加强对支部工作分析研判,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科研院所党委要强化主责意识,把党建工作、科研院所科技发展方向和国家创新发展目标深度融合,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党建工作,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支部延伸,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支部建设工作,破解支部建设难题,强化政治落实。

二是要加强对支部工作分类指导,切实提升支部党建质量。按照“基层党委一般应当配备专兼职组织员”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党委委员联系支部、科研骨干制度,分类指导支部聚焦主责主业开展创建活动,以特色鲜明的支部创建活动凝聚创新发展动能,强化组织落实。

三是要加强对支部工作监督考核,倒逼支部党建责任落实。将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抓考核制度落实、抓支部书记主责、抓考评标准细化、促支部党建实效。强化考评结果应用,建立支部建设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强化考核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延伸,形成抓党建、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工作落实。

(二)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组织力提升,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日常管理。党支部日常管理中要制定工作台账,做到“脑中有账,心中有数”。动态管理支部工作计划表、会议签到表、活动记录表、党费记录表“小账本”和学习培训、组织发展、关系转接“大账本”,推进基层支部党建过程管理,发挥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功能。

二是掌握工作特点,科学开展工作。科研院所党支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人才工作。这就要求科研院所依托科研单元、科研项目设置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科研人员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着力解决制约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

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开展特色活动。支部活动是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讲爱国奉献、当时代先锋”“对标要求、强化责任”“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一所一人一事”等具有科研院所特点的特色活动,充分发挥支部党员主体作用,形成人人参与、全员共创的良好氛围,建立党建与科研融合的长效机制。

(三)聚焦关键少数: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选优配强,把好“入口关”。支部书记作为党的干部必须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作为科研院所的支部书记,既要熟悉党务工作知识,又要精通科研业务知识,并在所在支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选任政治素养硬、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支部书记,青年科技骨干任副书记,有效解决支部战斗力不强、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是培育引导,把好“学习关”。应当有计划地加强对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通过专题辅导学习、党政专题报告、网络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新任支部书记的任前培训及全体支部书记的常规培训,重点结合实际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国家科技创新重要部署的学习,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意识。通过召开工作会、座谈会,组织党务技能大赛等,为支部书记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

三是保障激励,把好“成长关”。首先,对支部书记工作给予支持,建立支部工作保障机制,帮助支部书记解决一线、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其次,建立激励机制,畅通晋升渠道,规范支部书记津贴发放,建立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考核与年终绩效、评优晋升相挂钩的机制。应把支部书记作为后备干部成长历练的重要岗位,激发支部书记在党务工作中主动作为、创新创造的热情和动力。

(作者陆凯阳系武汉岩土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丁隽系武汉岩土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笛系武汉岩土所党委办公室八级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