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探索党建与项目集群管理融合新路径
作者: 黄涛 屈炜 陈思宁            发布时间:2021-4-24 13:14:56

扫一扫阅读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到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党支部开展基层联系点活动

 

为强化党建工作与业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中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委员会成立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党支部。支部党员贴近科研一线,紧要时刻显担当,促进建设和运行、加强统筹与协调、形成合力出成果,在党建工作与大科学装置集群管理模式融合上开展了积极探索。

一、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中,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位列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大重要建设任务首位。为有效形成合力,促进张江地区各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产出丰硕成果,承担相应任务的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上海应物所等4家法人单位达成共识,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领导下,依托上海高研院,于2019年成立“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在张江先进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指挥部领导下,开展跨法人、跨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负责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10个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大科学装置集群化管理新模式。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强化党建工作与业务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上海高研院党委于2020年正式批准成立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党支部。管理中心现有党员22人,围绕大装置项目建设,同步融入党组织决策与支持,形成二者统一思想、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和大装置项目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党员贴近科研一线与项目共成长

管理中心党支部成员全部工作在大科学装置管理一线,担任工程办主任或项目进度、经费、质量、安全、档案和用户主管等职责,与科研一线同志们“同呼吸、共命运”。

深入一线,思考破解难题。集群项目在建设中面临人员等各种资源重合、进度周期紧、合作环境持续变化等难题,管理中心党支部党员深入科技一线,及时掌握科技活动真实状态与需求,共同研究破解难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发挥作用,抓紧协调复工复产,帮助外国专家尽快到场开展调试工作。

凝聚人心,形成团队合力。管理中心成立以来,考虑到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和项目,管理中心党支部积极组织学习沙龙活动,互相深入各项目现场,回顾集群项目建设历程,交流对工程管理的个人思考,听取科研一线的管理建议;一起过集体生日,在工作、活动中不断拉近彼此距离,统一思想,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克服困难,保障项目验收。大装置建设期间,为保证项目进度,科研一线加班工作和项目重大结点时处处可见管理中心党支部党员的身影。2020年以来,集群各项目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于6月通过工艺测试,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也已完成三大系统测试验收。

三、用不一般的精神完成不一般的使命

2020年8月28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到管理中心党支部开展基层联系点活动。面对新的挑战,吴清向在场的党员同志们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

一是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扬并赋予“上海光源精神”新的内涵,科技发展要更加自主、自立、自强,用不一般的精神完成不一般的使命。二是甘于奉献。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需要奉献精神,从事这项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要时刻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科技发展进程中。三是勇于创新。目前国际国内光源大装置发展竞争激烈,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发展。四是做好服务。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也是服务部门,要做好科研服务和保障工作,党员同志要带好头。

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中心党支部在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辱使命,在集群指挥部的带领下,倍加珍惜发展的机遇,开好头、起好步,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国际大科学装置管理最优秀的团队之一,努力为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国家实验室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黄涛系上海高研院纪委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屈炜系上海高研院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主任、大科学装置管理中心党支部召集人,陈思宁系上海高研院党政办公室宣传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