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夜空中最亮的星
            发布时间:2020-12-31 17:41:25

扫一扫阅读


 

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攻克了50余项关键技术,率先解决了星间高精度测量与通信、时频“无缝”切换、自主完好性等难题,大幅提升了系统性能,实现了导航信号高连续高可用,为北斗系统提前完成全球组网贡献了中科院力量。

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开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预研工作。2007年,卫星创新院参与北斗全球系统论证。2009年,以相里斌、林宝军、沈学民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完成组建。十年砥砺前行,十年集智攻关,研制团队在各级机关用户的领导下,实现了中科院在北斗导航领域的跨越发展。

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突破了导航星座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北斗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实施的最大瓶颈;突破了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相关技术,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他们开放融合、团结协作,按照“小核心、大外围”的发展思路,汇聚中科院内10余支创新力量,联合国内30多家优势单位,在独具特色的“功能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打造了紧密耦合、高效协同的中科院导航卫星创新团队。

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克服了千难万阻。2011~2016年间,完成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和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拉开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序幕;2016~2019年间,超高密度完成了5组共计10颗北斗三号MEO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卫星导航领域高密度发射的新纪录。

他们追求卓越、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在轨赋能、星间测距与通信、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不断优化钟差预报精度、用户测距误差(URE)等核心指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科院北斗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为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PNT体系持续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