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担当肺功能评价技术攻关 彰显科技战疫先锋力量
作者: 陈世桢            发布时间:2020-12-30 12:54:30

扫一扫阅读


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临时党支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中科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科院应对疫情科研攻关组武汉协调办公室的指挥下,在武汉分院分党组和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科研团队迅速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抗疫一线,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抗疫工作,直接服务新冠肺炎患者,使党支部成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支部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思想引领,组织党员、科研人员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党支部书记周欣研究员作为精密测量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坚持率先垂范、榜样引领,提振战疫士气,带领超灵敏磁共振研究团队全体职工与学生先后递交了“请战书”,不顾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从外地返汉,奋勇直前,主动请缨奔赴疫区前线。

科技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瞄准方向,提高科研攻关能力和效率尤为紧迫。党支部在科研团队深耕十年、“点亮”肺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储备的技术和平台优势,利用团队自主研制成功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Xe MRI)新装备,迅即开展对人体肺部微结构、功能定量评价和无损监测的科研攻关。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技术克服了目前临床质子(1H)MRI对肺部空腔“盲区”的技术挑战,为肺部重大疾病的定量、可视化检测提供了全新的医疗装备。该装备用于新冠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定量可视化评价,有效解决临床常规检测设备(CT、胸透)存在电离辐射且无法实现肺部功能定量检测的难题,突破了高性能影像仪器的瓶颈。支部党员、科研团队与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一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展开合作攻关,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各方紧密配合,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支部党员利用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部微结构和通气、气血交换功能定量、可视化评估。

疫情期间,研究团队对普通和重症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进行了1000余人次的气体磁共振扫描,对受试者肺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价和研究,为后续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客观、有效、可量化的评价,科研攻关成效显著。通过对出院患者的跟踪随访发现,虽然普通症出院患者的肺部CT影像和吹气肺功能参数无异常,但其气体MRI影像显示通气功能有轻微损伤,气血交换功能明显受损,大部分普通症出院患者的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在第6个月的随访时有进程性改善。有关研究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科技支撑,成为现有临床影像技术的重要补充。目前,该装备被选定为新冠肺炎康复治疗患者的肺功能评价设备,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的创新申请审批,未来将为更广泛的患者提供服务。

面对疫情,支部党员、科研人员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争分夺秒,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好人民科学家”,最大限度提高研发效率,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强大科技力量。团队负责人周欣因在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中的贡献,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在系列报道《强大科技支撑疫情防控阻击战——高精尖科技成果迅速转化落地,服务疫情防控》中对该装备进行了报道。

下一步,支部党员和团队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对标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以实现人体肺部气体MRI临床广泛应用为目标,提升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为人民生命健康不懈努力。

(作者系精密测量院磁共振影像研究部主持工作副主任、磁共振学科第二党支部副书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临时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