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舆论阵地 尽责媒体担当
作者: 中国科学报社党委 发布时间:2020-5-7 16:31:50
|
在这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科学报社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院党组有关决策部署,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为中国科学报社在这一特殊时期坚守好新闻舆论阵地、履行好自身媒体职责注入强大动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机制先行,确保工作秩序,筑牢抗击疫情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甫发,报社党政领导班子立即行动,建立并不断完善专项工作机制,严密部署防控工作。
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机制。1月22日发布疫情提醒,要求近期到过武汉地区的职工立即报备;1月26日由党政正职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及时传达上级要求,部署防控工作;1月30日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2月6日制定联络值守工作方案,强调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在岗值守,发挥“两个作用”责任。
探索符合实际的灵活机制。第一时间取消休假,组建了30多人的疫情报道团队,开展工作时尽量远程办公,要求采编员工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24小时有人在线值守,及时编发突发新闻;建立专题报道工作微信群,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随时交流选题。
因势而动,主动策划选题,有效满足社会关切
面对这场抗击疫情的全民战争,新闻媒体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比平时显得更为重要。
注重发挥新媒体龙头作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是这场新闻战役当然的前沿战场。年轻党员、资深编辑闫洁勇挑重担,按照社领导要求肩负起协调统筹科学网和中国科学报两个公众号稿件编发的重要职责,1月21日就开始连日奋战。同事们的电话微信响个不停,每条新闻都要第一时间处理,往往要从清晨工作到深夜。
疫情暴发时刻,“做什么、怎么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年轻骨干记者李晨阳在回老家火车上采写的“大隔离、大消毒”相关文章于1月22日刊发在科学网公众号,短时间达到近50万阅读量,而最早出现于我社媒体的“大隔离,大消毒”概念也成为国家指导文件关键词,起到了政策建议作用。
疫情持续期间,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担心和焦虑的情绪。年轻党员赵广立采写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专访《赵国屏院士:科研、疾控和临床缺乏协同,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教训”》深入梳理疫情防控形势,剖析应对重点,提出工作建议,脉络清晰,论证扎实,引起广泛转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群众情绪,同时为下一步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疫情平稳之后,公众视角更多转向反思和回顾。资深记者陈欢欢采写的关于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探讨、公众科普、科研成果介绍以及对疫情的反思等方面的一系列报道产生重要影响,被多位科学家认为“对中国公共卫生改革极有借鉴意义”“反映了中国科学界该有的样子”,受到公众和其他媒体的广泛关注。
激浊扬清,维护我院形象,营造正面舆论氛围
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在这场举国动员的疫情防控战争中承担巨大压力。我社作为院属唯一新闻单位,在科学传播局和直属机关党委的指导下,适时适度宣传我院抗疫工作成效和先进人物典型,有力维护我院形象,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媒体职责。
《中科院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与病毒赛跑为生命守护——走近武汉病毒所抗击疫情第一线》等一系列报道,对我院相关工作部署和武汉病毒所、微生物所等多家院属单位的相关进展进行了全面报道,通过最真实的一手案例(举措、人物、故事),深入挖掘坚守在抗疫一线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无私奉献的事迹与精神,突出科技“国家队”依靠科技创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贡献。
当社会上出于对疫情的焦虑而产生一些对我院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的声音时,我社及时组织力量传达理性声音,开展应急科普。
《有内情!研究机构为何申请瑞德西韦中国专利?》《详情来了!武汉病毒所回应“零号病人”传闻》等一系列主题策划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广泛转载,对廓清社会浮躁风气、营造正面舆论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次疫情防控报道战役中,报社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积极发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强势传播平台作用,取得显著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暴发以来的两个月内,报社各类媒体平台发布疫情防控有关新闻报道近700篇,各平台文章总阅读量达6500万次(不含其它媒体转载我社文章的阅读量),形成明显社会效应,彰显了中国科学报社作为主流科技类媒体的使命担当。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报社党委接下来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严格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带领全社职工进一步承担好主流科技媒体历史使命,力争早日打赢这场全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