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走近“中国天眼”
作者: 中科院团委            发布时间:2019-12-30 21:09:45

扫一扫阅读

 

依托中科院团委组织开展的“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来自中科院机关、院属研究所和企业、兄弟部委的青年同志们,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展调研工作。本次调研围绕“科技扶贫”与“科技创新”两大主题,调研行程主要包括考察近年来中科院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科技扶贫项目,以及走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FAST 项目基地。经过调研,青年们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吴坎坎(心理所)

“大国重器”,青年献力,驻守不易。在调研FAST 的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FAST 带给我们的“优越感”;感受到青年人在建设、调试FAST 时的艰辛,还有一旦被毒蛇咬伤甚至无解药可医治的危险。FAST 的青年人因为对天文的热爱而驻守和保护着“大国重器”。但FAST 地处偏远,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站上的年轻人要忍受孤独,甚至影响建立或维护家庭。然而,他们却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维护“大国重器”的责任和压力,实属不易。

 

路遥(遥感与数字地球所)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天眼”。团友们在500 米口径的圈梁上走了一圈;在站上青年朋友的带领下爬上了观测塔,感受他们的日常工作;还与FAST 调试支撑团支部进行了座谈。自2011 年启动建设以来,这支年轻的团队肩负起望远镜现场建设的重任,在各自岗位上坚守、拼搏,于2017 年8 月27 日首次实现了跟踪观测,并稳定地获取目标源的信号,基本完成了望远镜的功能性调试,是望远镜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

“天眼”是一台全天候射电望远镜,总控室需24 小时无休,因此调试支撑团支部的成员不得不长期驻扎下来,负责望远镜的日常运行与维护。没有耐得住寂寞、潜心科研的情怀,是很难将这项工作坚持下来的,他们体现了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担当。

易鹏(化学所)

这是一次收获之行。在4 天的调研行程里,调研团起早贪黑,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各团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在结束当天行程后,利用晚上时间对当天的调研素材进行梳理,分享交流调研感想,并对第二天的行程做出细化分工,保证了调研工作“由规划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得到循序渐进的推进。

通过参加此次“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我更加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贡献力量。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自觉学习、领会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努力向驻村第一书记、FAST 调研团队等科学院优秀青年代表学习,在精神上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在工作上求真务实、扎实苦干、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深入思考工作需求,早研究、早动手,精心、精细服从组织安排,勇于承担、敢于承担,与单位同事团结协作,认真细致做好各项本职工作。

 

宁一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科技扶贫是一种智力扶贫,它体现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一理念,将知识和帮扶工作结合在一起。所以,科技扶贫可以改变当地人的观念,带给大家科技理念,达到智力扶贫的效果。

比如,贵州六盘水水城县开展的小黄姜种植及深加工产业、玄武岩拉丝产业、猕猴桃种植产业等科技扶贫项目,在贫困地区建有基地,而且还得到中科院团队的技术支持,给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善。

 

王欢(高能所)

青年是需要带动的。在此次调研活动中,除了对青年人的担当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体会之外,对于如何做好这些远离大本营、在最基层一线工作的青年人的思想工作,发挥团组织在青年人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我也进行了思考。

首先是树立榜样。在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忘我奉献、致力科研的精神的同时,深入挖掘在不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以他们的事迹感召青年人,为全院的青年人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次是活动引领。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年人尤其是在异地扶贫、参加异地大科学装置建设的青年人化解思想上的孤独感,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组织所给予的力量。最后是贴心服务。结合青年人需求,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是我们青年组织获得青年认可的重要基础。本次调研中,无论是在扶贫攻坚一线的青年人,还是参与FAST 等异地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年轻人,他们都面临着很多相似的困难。团组织可以从中找取切入点,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