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关于科研院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作者: 李海波 洪成浩 宋海岚            发布时间:2020-11-27 12:04:20

扫一扫阅读


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总结探索科研院所党支部工作如何精准发力、精细管理,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全面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不断提高科研院所党支部工作质量,推动科技创新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科研院所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审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准确提出思路对策,是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基础,是新时代科研院所党支部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科研院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意义

(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就是党支部,党支部工作的基础就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必须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抓好基础、打牢基础,才能把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内在要求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进一步规范党支部设置,明确党支部组织生活标准规范要求,是实现基层党支部规范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抓手,是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支部组织力的内在要求。

(三)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科研院所要通过加强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切实引导广大党员、科研骨干主动对标中央要求、对标国家需求,紧紧抓住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提升党建促进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效。

二、科研院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建设方面

一是党支部人数较多。科研单位的科研党支部一般建在实验室,在《条例》出台前,有的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八九十人。《条例》出台后,超标支部进行了重新划分,但是仍然存在党支部人数较多且没有划分党小组的情况。二是党支部按期换届意识不强,存在部分党支部换届与党委五年换届同步的情况。换届选举时部分单位存在自行确定“到会人数为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的不规范情况。三是存在支部书记选配困难、“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支委设置不全、未按要求设纪检委员等情况。

2.组织生活方面

一是存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格、开会频次不符合规定、参会率低的情况,特别是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难以保证。二是存在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流程和内容不标准、不规范等情况,比如以党支部名义组织春游活动和唱卡拉OK等情况。

3.党员管理方面

一是存在对新进职工党员身份审核、党员组织关系回执执行不规范,党员发展工作部分流程缺失,以举手表决代替投票表决,党员徽章佩戴管理不规范等情况。二是在党费上交、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科研党员经常出差在外未按月缴纳党费、党支部将收缴党费存入个人银行账户或由个人保管、党费或党建工作经费开支超范围等不规范情况。

4.工作台账方面

一是党支部工作台账的标准不明确,无章可依。基础台账不规范,部分支部缺少党员花名册、组织关系转接记录等基础性资料,存在部分党员发展材料遗失、党员档案未及时向人事档案移交等情况。二是工作记录不规范,比如“三会一课”会议记录不规范,党员缴纳党费、参加支部活动的记录不规范,《入党志愿书》填写不规范。三是处理好加强工作台账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与为基层减负、去形式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5.制度保障方面

一是存在党支部建设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科研单位分支机构、野外台站、非法人单元较多,但对其党组织的管理制度标准不明确。缺少党支部书记阅文的规范化流程,导致文件传达学习不及时;新任支部书记查看往年党支部文件渠道不畅通,从而出现按老政策、旧办法做事带来党支部工作不规范的情况。二是党支部工作考核制度不完善,存在考核的内容、方式年年变甚至季季变的情况;党支部工作归档整理内容和类别也经常变化,不利于支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存在部分党支部未开展述职考核评议工作,或述职考核评议工作不规范的情况。

(二)原因分析

1.思想重视不够

一是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形成了科研就是中心、一切工作给科研工作让路的思想,导致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意识不强,甚至有的同志以科研工作为借口,逃避参加“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认为只要科研做好了,参不参加党的活动无所谓。二是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意识不强,对有些规范性要求理解不深,觉得有些标准和规定可有可无,或是觉得规范化程序比较麻烦,能不做就不做。

2.能力水平不够

一是部分党支部书记由于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开展党支部工作能力不足,导致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不够。二是科研人员认为党支部工作对科研工作影响较大,“党员行政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的制度难以落实。三是对新任支部书记培训及时性不够,从而出现对支部工作规定不了解或是知晓规定但不知道如何执行的情况。四是将党建与科研工作结合的能力不够,导致党员积极性不高,“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到会率不高,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规范不到位。

3.制度保障不够

“明责、履责、查责、问责”的链接不完整,主要表现在“查责”中,由于科研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基本为兼职,此项工作未纳入其年度考核评价指标,缺乏查责和激励机制。在“问责”中,对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监督无问责,导致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的动力不足。

三、提升科研院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思路对策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科研院所党支部“五个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规范责任体系,加强对党务干部、支部书记的培训指导,注重成效宣传,总结探索长效机制,以更高标准全面加强科研院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分党组的工作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三方面的思路与对策。

(一)探索党支部“五个标准化”体系建设

根据党章、党规、《条例》等党内法规,针对党支部标准化、规划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细化工作要求,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建立“组织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标准化、党员管理标准化、工作台账标准化和制度保障标准化”的标准化体系。

1.组织建设标准化

以健全优化组织设置为着力点,对党支部的划分、换届,分支机构党组织建设等进行规范。以增强支委会作用为着力点,对支部书记“一岗双责”、支委配备进行规范。

2.组织生活标准化

对“三会一课”、支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的开展频次、阶段流程、节点要求进行规范,进一步规范利用互联网开展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3.党员管理标准化

对党员教育、党员发展、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等进行规范。

4.工作台账标准化

对支部的基础工作台账、日常工作资料、支部工作记录的内容列出清单、明确规范文本,探索无纸化台账规范管理标准;对支部活动场所布置、设施配备进行规范。

5.制度保障标准化

梳理党支部工作相关制度规定,编印《党支部工作指南》,结合科研院所的人员特点,以清单目录、流程图及图解的形式展示党支部专项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对党支部相关制度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刚性要求内容划横线、标重点,让重点内容一目了然、好学好用。

(二)抓好“五个标准化”体系内容的落实执行

1.健全运行机制

明确党支部“五个标准化”体系内容后,抓好落实,保证执行到位是关键。根据科研院所特点,建立交流研讨机制、共享协同机制、激励管理机制等运行机制。在交流研讨机制方面,搭建各单位党办主任、支部书记参加的线上+线下的交流研讨平台,形成大智库,针对支部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供咨询交流,保证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共享协同机制方面,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采取“三共享”(主题、资料、模板)学习方式,各单位轮流准备相关材料,减少重复无序的工作,既保证了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研单位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建立科研特色党建报告师资库、科研特色党课资料库、科研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库等,既突出科研特色,又保证了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和质量效果。在激励管理机制方面,一是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内容纳入党支部工作考核指标,将支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支部所在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将党支部书记的考核结果运用于职工年度考核评优之中。二是在各类职级晋升、进编中,将优秀党员视同于优秀职工,予以同等待遇,从而激励党支部、党员认真执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落实培训机制

党支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的落实执行要通过党委、党支部等各级党组织同向发力,其中抓好对党办、党支部的业务培训工作是关键。一是打通党支部书记阅文途径,将党支部书记列入党建文件网上阅文系统,使他们可以及时看到最新的文件政策,指导支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做好分类培训,针对不同人员在培训内容、方式上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专题。如对新任党办人员、支部委员进行支部专项工作实操培训;对任职一年以上的党办人员、支部委员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的方式,增强其解决问题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三是加强日常工作互动。党办人员要针对科研单位人员特点,做好日常党建工作的传达,采取 “化块为线”“化零为整”的方式,加强对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党支部书记要注重与党办进行沟通汇报,主动谋划支部工作,切实加强党支部工作与科研工作的融合,确保“五个标准化”体系执行到位。

3.规范责任体系

进一步规范“明责、履责、查责、问责”的责任体系。一是责任内容相对稳定。以“五个标准化”内容为主体,加上年度重点工作、支部特色工作、上年度整改内容等,构建“固定+动态”的责任考核体系。保持党支部工作评价内容相对稳定不变,有利于持续强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考核工作的流程标准和规范。年初明确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标内容,支部按要求认真履责,年底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查责,对考核不合格的支部进行问责。在考核形式上,除会议记录、党员发展材料等原始纸质材料外,其它归档材料倡导实行电子化管理,年度考核利用计算机通过电子资料、网站信息、党员群众谈话等方式对支部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三是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反馈整改,推动良性循环。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对考核、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类向被考核单位进行反馈,要求其在一个月内制订整改计划,并在下年度考核时进行整改情况反馈,推动党支部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三)注重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成效宣传

用实际成效来体现加强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一是全面整体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改变“示范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各党支部同步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齐头并进的整体效应。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建设整改工作,注重成效的宣传,营造形成人人讲标准、事事讲规范的氛围。二是借鉴“霍森效应”, 通过宣传,不断关注、强化及肯定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为,让党员感受到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优越性。

(作者李海波系武汉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洪成浩系武汉分院组织人事处处长,宋海岚系武汉分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