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陈毅峰 : 行于高原山水 探究全球变化
            发布时间:2019-12-30 20:30:17

扫一扫阅读


 

陈毅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开展研究,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高原鱼类繁殖物候的变化,被国际同行作为“气候变化导致鱼类生长和繁殖物候发生变化的重要证据”广泛引用。

从依山傍海的福建来到咫尺天际的青藏高原,科研路上几十年,陈毅峰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这里。从兰州大学毕业几年后,陈毅峰来到水生生物所,在顺利完成裂腹鱼亚科鱼类的分类整理工作后,陈毅峰毅然投身于青藏高原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以占当时西藏渔产量 80%以上的色林错裸鲤为对象,从生理生态、繁殖生物学和渔业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高原鱼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发展模式。

从 2010年起,陈毅峰及其团队围绕“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起源演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他率领团队在克服高原反应强烈、通行艰难等不利影响后,顶着风吹日晒、雨雪无常,跑遍了青藏高原每个角落。回报他们的是丰硕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第四纪气候波动在塑造青藏高原物种的系统地理格局和种群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证实了鱼类海拔最高的冰期避难所——色林错;论证了青藏高原鱼类耳石轮纹具有周期性,首次量化了高原鱼类繁殖物候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代的变化。这些成果不仅对青藏高原鱼类的起源演化、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揭示环境和气候的演化过程、为全球变化提供生物学证据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2014年,陈毅峰带领团队将研究从单一的鱼类扩展到浮游动植物、着生藻类以及底栖动物等众多门类,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了藏北高原湖泊水生生物和水环境本底数据以及各种水生生物的时空分布和资源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全球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数据积累。

如今,陈毅峰又承担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任务,聚焦水环境与水生生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为高原生态屏障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