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 | 后一篇
聚力绿水青山 筑梦电动中国
——记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党支部
作者: 物理研究所党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0-30 16:07:10

扫一扫阅读


 

他们是科学家,也是探寻清洁能源的“绿色使者”;他们是科技工作者,更是守护祖国绿水青山的优秀共产党员。

10年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前沿研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始终奋斗在清洁能源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最前线,他们将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技前沿孜孜求索,为中国锂电池产业迅速发展、领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院士党员 40年初心不改

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是一个集能源转换、储存和利用为一体的跨学科研究集体,目标是通过联合攻关,解决当前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现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实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发展新的清洁能源产业,解决国家能源需求的“卡脖子”问题。

成立短短 10年来,在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实现了重大产业化应用进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在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中,共产党员有 69人,比例超过总人数的一半,老党员将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党龄超过 50年的老党员,陈立泉院士的人生经历和科研历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青年时期在国外进修期间,他就前瞻性地认识到,锂电池行业具有巨大的前景,于是向物理所提出申请,希望将研究方向从晶体生长调整到固体离子学研究。

回国后,他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这一领域 40年如一日地深耕,实现了我国锂电池研究从无到有的突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锂电第一人”。

1978年,陈立泉院士回国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固态离子学实验室;1997年带领团队建成我国第一条年产 20万只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2000年在他的推动下,国家正式大力支持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自此,我国迎来了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 20年,从跟跑到并跑,先后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锂电池制造第一大国。

陈立泉院士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更是一名躬先表率的优秀共产党员。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陈立泉院士经常在党支部里讲党课,从个人奋斗经历讲到祖国的沧桑巨变,从科技前沿讲到大势研判,他用鲜活生动的讲述,号召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中去,将“坚定信念、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献身科研”的精神种子深深地埋在科研人员的心中,让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一代代人中薪火相传。

开疆拓土 新时代建功立业

为使梯队建设更加合理,陈立泉院士积极培养新生代科研工作者,使这批人才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迅速成为电池领域科研及产业的中坚力量。

陈立泉院士的学生李泓研究员也是一名优秀党员。李泓在陈立泉院士和黄学杰研究员的指导下,自 1996年开始,在国际上率先对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开展了研究,实施了材料组成与结构的专利布局。2017年成立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硅基负极材料的规模生产及应用,将锂电池纳米硅碳负极关键材料从克级研发阶段做到了千吨级市场应用阶段,成功实现了锂电池关键负极材料的商业规模化生产。

从长远看,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于是李泓和陈立泉院士及团队一起,致力于发展固态电池关键技术。2016年注册成立了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原位固态化整体解决方案,致力打造固态电池领域的优秀企业,为促进国内锂电池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陈立泉院士的另外一位学生胡勇胜研究员于 2008年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主要致力于低成本、安全环保、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8年来,在陈立泉院士和组里各位老师的指导下,他坚守心中信念,克服诸多困难,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钠离子电池这一全新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进展,独立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材料体系。秉承陈立泉院士科技报国的理念,胡勇胜坚持基础前沿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融合,于 2017年注册成立了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建成百吨级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和 MWh级产能的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开发出能量密度为 140 Wh/kg、循环寿命达 2000周的钠离子电芯,自 2017年起先后开展了钠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家庭储能柜上的示范运行。这些科研成果为钠离子电池将来应用于低速车、物流车、农具车和分布式储能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研发作出了贡献。

在清洁能源党支部,像李泓、胡勇胜这样的优秀党员科研骨干还有很多。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在锂二次电池、太阳能材料及器件、半导体外延材料与器件、氧化物半导体外延材料与器件等领域接连取得原创性的科技突破,同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创办高科技企业 4家,成为我国清洁能源获取、储存和高效利用方面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研究力量。

创新党建 齐奋进砥砺前行

在清洁能源实验室,科研与党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清洁能源党支部在党建工作方面抓重点、出新意,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发挥典范引导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服务科研、服务社会为己任,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献力献策。

10年前,实验室成立之初,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这支新团队的凝聚力是摆在支部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在首任支部书记王兆翔研究员的带领下,全室党员群策群力,设计了实验室的室歌、LOGO、文化衫、纪念卡等一系列文化产品。通过亲手设计制作文化产品,党员们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自豪感,形成了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科研氛围。

清洁能源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绿水青山”,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深入社会,了解百姓所需所想,支部通过各种活动,让党员时刻牢记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社会使命,努力将自己所学所知反哺于社会,为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19年 7月,清洁能源党支部联合北京市民进海淀区委小教北支部走进山西黎城革命老区,在霞庄抗大小学开展对口暑期科普支教活动,通过讲授和演示各种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这次活动也让参加支教的党员深受教育,他们一致表示要更加努力地投身科研工作,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终生。

同时,支部还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开展科普工作。针对公众对新能源和锂电池的一些疑惑,支部与《科学与生活》杂志社取得联系,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开辟专栏,为公众答疑解惑;与中关村科星社区党支部合作,为社区居民开展新能源方面的讲座,提供科普手册和画报,宣传锂离子电池、节能灯及 LED灯的正确使用与废旧品处理;支部还与中国硅酸盐学会合作,拍摄了高清电视片《锂电池的力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清洁能源党支部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创新基因,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上继续砥砺前行!